家人们快来看热闹啦!比亚迪偷偷把几款插混车的纯电续航给飙到 245 公里,像秦 L、秦 PLUS、汉 DM-i 全都在这数,连方程豹豹 5 的续航也从 210 公里开始上调,关键是价格还没变呢!一出新消息,老车主们就炸锅了,网上骂声一片,直呼“这不是明明在割韭菜吗?” 一边是车企技术升级的硬实力,一边是老车主觉得吃亏的委屈,究竟谁才对谁错?比亚迪真是故意坑人家老车主吗?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
先来说说让老车主们“破防”的“续航大提升”。到了2025年10月这次升级,比亚迪可是大动作频频呀——以汉 DM-i 为例,之前纯电续航最高不过 125 公里,而现在直接飙升到 245 公里,整体续航能达到 1560 公里,基本上从北京开到上海都不用充电啦!宋 L DM-i 更厉害,直接砍掉了入门级短续航款,只剩下 130 公里和 200 公里的两个版本,明显就是跟“短续航插混”say goodbye了。更让我惊讶的是,此次升级不仅仅是加点电池,汉 DM-i 还搭载了第五代 DM 技术和动力域控 7 合 1 系统,即使在亏电时油耗也只要 3.44L100 公里,比不少小排量燃油车还省油。这技术进步虽说是好事,可老车主们偏偏不买账,这是咋回事呀?
说起老车主们的委屈账,那更是说不完。早在2023年之前,买插混车的人都知道,55到120公里的续航就算是“飞天了”,大家主要关心的是油耗低,短途用电,长途烧油,心里还能省点事儿。可没想到才两年不到,续航突然直飙到245公里,一下子拉开了差距,确实挺扎心的。有老车主还抱怨:“之前开55公里版本的,一周得充三四次电,小区要没有快充桩,充一次电得等上半天,比开油车还折腾!现在新车续航到245公里,一周充一次就够,落差大得让人难受啊。” 更令人烦恼的是换车带来的成本问题——牌照费、购置税,再加上二手车的贬值,算下来至少要亏好几万,换新车貌似不太划算,要不就得忍着不换,心里总觉得亏得慌。
网上那些怨声载道里,老玩家们的诉求特别集中。网友“峻谷悠然赏瀑布”直言不讳:“我急切希望比亚迪能免费把55公里纯电续航升级到200公里。”下面的评论区里,已经有21条回复,大部分都是其他老车主的呼应和支持。有位网友“萧鸣 869”则低调点:“能不能对老客户提供这样的有偿升级服务,比如把唐的112公里续航提升到200公里或更多,”虽然说得比较温和,但意思一清二楚。也有人发现了新问题:“续航长了,好像没有智驾辅助了?”从中也能看出,老车主不单单是担心续航差距,更怕为了增加续航,其他好配置被砍掉,心里多次变得琢磨不透。
要说比亚迪这次升级纯粹是在“割韭菜”,其实背后的压力真不是闹着玩的。到2024年,像智己 LS6、零跑 D19这些竞争车型,续航直接拉到400、500公里,还让驾驶体验跟纯电没啥区别。要是不跟上节奏,市场份额就得被别人抢去不少。而且从技术层面上看,比亚迪也是咬紧牙关才撑到现在——这样一升级,一方面是把电池容量从15度提高到20度,另一方面依靠刀片电池和DM-i平台,把成本压得更低。要是早两年前开始,根本不用涨价就能升级了。有业内专家说:“比亚迪这步走得不算早,算及时,要再慢点,插混市场的领头羊位置就难保了。”
这个事儿,不单是比亚迪一个人在折腾,整个行业都在向“长续航”奔跑。政策方面呢,早就定了调,新能源积分对燃油消耗的标准越来越严,长续航已经不再是宣传噱头,更是一门硬指标。业界预测到2025年底,200公里的续航可能会成为插混车的入门线,像丰田、本田这些合资品牌如果不跟上节奏,在中国市场都难站稳脚跟。再到2026年,续航还会按等级划价:200公里是入门级,300公里算高端,500公里则专属增程车型。就是说,就算比亚迪不去升级,其他车企也会逼着它走,整个行业的趋势就是这么铁打的不变,谁也挡不住。
这事儿其实挺像十年前手机圈的变化。当年从2.4寸的小屏幕发展到如今的全面屏,从2G网络升级到5G,每次技术革新都让早买的用户感到被甩在后头。虽然消费者对技术的进步没啥意见,主要不喜欢的是“你升级了,我没有选择的余地”。要是比亚迪能给老车主一些补偿,比如免费帮忙升级车机系统、发些充电优惠券,或者真心拿出续航升级的付费方案,老用户的抱怨就会少很多。其实大家不生气的是新技术变得更厉害,而是自家那辆旧车仿佛一下子变成了“落伍货”。
再看看别家的车企怎么应对,就能明白比亚迪的短板在哪儿。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生力量早就避开了续航内卷,转而搞智能座舱、装激光雷达、建换电站,用差异化的打法来减轻老车主的落差感。比亚迪靠着电池和电控的优势拼续航,虽然确保了性价比,但却忽视了老车主的情感需求。可这也让比亚迪有点担心:电池装得越多,车身越重,虽然眼下数据显示油耗降低了,但实际跑起来会不会更费油?这个问题还得看车主们的真实体验。
网友们的意见也分成了两派。支持比亚迪的朋友们说:“技术进步就是这样,早买早享受,晚买还能享折扣,总不能让车企一直不升级,等着被市场淘汰吧。”而站在老车主那边的人则反问:“我也不反对升级,可车企得有责任心吧,不能啥事都不管老客户,给点补偿难吗?”还有一些中立的网友看得挺明白:“吉利、长安这些对手肯定盯着呢,说不定下一步就会用更大的电池容量或者更厉害的自动驾驶来反击,比亚迪要是处理不好老车主的问题,反而可能让竞争对手偷走机会。”
说白了,这次比亚迪搞汽车续航提升,既是主动出击,也是被动所迫,但老车主的委屈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我们得看个实际情况:科技圈里,“买了就落后”几乎成了一个规律,不管是手机还是汽车,技术更新的步伐一直没停过。厂家能做的,就是尽量照顾到新老用户的权益,比如推老车换新补贴,或者提供付费升级的服务,而不是让老车主一个人扛技术发展的重担。
最后跟老车主说一句实话,气倒是气,可别太钻牛角尖,毕竟当时买车也是为了满足自己那会儿的需要。准备入手的新车朋友们得想明白了,现在的245公里续航,说不定明年就变成入门级了。与其等那“完美”的车型,不如根据自己实际的用车需求去选择。对比亚迪来说,这次事儿也是个提醒:硬核的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用户的情感和价值也不能忽视,否则即便市场上赢了,也可能会失去人心。市场里不可能一直只有赢家,只有既能紧跟技术步伐,又能读懂用户心思的人,才能立足长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