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目前中国电动车的数量已经达到3.5亿辆左右。而在2024年,全年发生的各类火灾事件至少有1.6万起,其中有百分之六十八是由电池过载、线路老化以及非法改装导致的超速失控引发的。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电动车的使用风险,政府这些年多次加大监管力度。从2018年的《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到2024年的《电动车电气安全要求》,再到今年七月公布的《新版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可以看出国家对整改电动车行业乱象的决心十足,想把各种安全隐患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里。
打算在9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动车新国标,到底会带来些什么变化呢?面对政策越发严格,大家难免会觉得多此一举,有人甚至觉得没必要。可实际上,这背后是不是另有深意?
新国标实施
这次电动车新国标的安全规范,是由工业信息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和消防局这四个部门联合发布的,预计今年9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目标是推动电动车在整个环节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新标准里,主要有这五个方面的变化:
最高的设计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25公里。这个要求也是沿用了2018年的那份规矩,不过经过六年的政策推动,市面上还是能看到不少速度超标的电动车。
原因呢,还是因为这些车的电机在出厂的时候提前留了不少性能余地,给后续市场上的店铺私自改装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次新标准打算新增一些指标,比如电动机空载反电动势和电感值差异系数什么的。
就是说一旦车速超过25公里每小时,电动机就会自动停止运转,车辆也就不能人为给油,只能靠惯性继续滑行。再加上新国标还不允许厂商在限速器和控制器这些部件上留改装的空间,从源头上杜绝以后破解提速的可能性。
为了提高电车的防火和阻燃性能,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量,规定要降低车身上的塑料用量。新标准明确:电车所用塑料的总重量不能超过整车总重的5.5%。
取消了强制装脚踏这事儿。之前,2018年国标规定电动车得装脚踏骑行,结果引起了社会不少的争议。考虑到实际情况,新规定不再强制要求电驱动车都装脚踏,只对用电助力的车型提出了这个要求。这一调整不仅让车型更实用,也帮工厂省了不少生产成本。
把不允许加装后视镜改成鼓励安装,实际上是为了更重视安全骑行,提升出行的平安指数。为了这个目的,后视镜不再算作电动车的宽度和高度的限制范围。
自从中国在2001年逐步推行禁摩令之后,电动车发展得可真是一路高歌猛进,遍布大江南北。年产量从5万辆一下子就飙升到将近千万辆。到2022年,中国的电动车保有量也开始突破3.5亿大关,比如广州,累计登记上牌的数量高达322万辆,每年的增量大概在120万辆左右。
有人就开始担心了,说要是按照新国标这么严格执行的话,这3.5亿电动车里头,合格率可能会低得吓人,是不是得马上全部给退出市场啊?
答案当然不是啦,按照官方文件的说法,新国标推行之后,那些符合旧标准并且已经上牌的电动车,还是可以继续在路上跑的。再者,从2025年8月21日到11月30日这段时间里销售的商品车,只要查明相关材料符合要求,也能办理上牌手续。
不过啊,各地政府对那些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车,通常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比如江苏省政府早在2020年就出了一份《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里面明确说超标的电动车过渡期不能超过5年,一到期限到了,就不能再上路了。
陕西省和河北石家庄都定了个固定的截止日期,过了这个时间,超标的电动车就不能再上街跑了。至于那些被淘汰的超标电动车,政府可不会让老百姓自己去报废,通常会推出点儿以旧换新的政策,还会根据相关规定给点补贴,实际操作上可以说是蛮贴心的了。
这次新出台的国标文件,四个部门都在强调,各级政府得多推动点儿以旧换新政策,还得把补贴的细节安排得更清楚些。这样稳扎稳打地推动电动车的更新换代,确保相关工作顺利衔接、协调推进。政策的目标不仅是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得考虑到群众的经济实惠。
目前有记者亲临南京一些电动车销售点,发现市场上还在卖的都是按照GB 17761—2018这个旧国标标准来的。新国标的电动车预计在9月份以后就会全面开始生产,差不多会在9月15号左右到达线下的门店。到了9月到12月这段期间,线下门店会处于一个过渡期,允许他们销售手头还剩的旧国标库存。
为什么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对电动自行车行业下猛药?主要是因为跟咱们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动车,近几年相关的事故频频发生,真是让人揪心。从2021年到2024年,全国因为电动车引发的火灾已经累计达到了6.97万起,造成了884人死伤,经济损失也超过了7亿元。
电车安全的重视
2024年2月,南京雨花台区发生了一起电动车火灾,导致15人死亡、44人重伤。去年2023年,北京朝阳区的一场火灾也夺去了4条生命。广东惠州的火情事件中,有2人不幸遇难。最近的2025年7月9日,湖南桃江的两名高中生驾驶改装电车时冲墙身亡。据调查显示,那辆改装车的最高时速竟然能跑到100公里。
从这些事情里,大致可以看出电车圈子里头有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电池,另一个则是改装。有些人为了想让续航更长,就喜欢动手改车。不过,电车的电池种类多得很,比如铅酸、锰酸锂、三元、磷酸亚铁锂啥的,每种电池的充电电压都不一样。一旦在改装的时候把这些混在一起,那火灾爆炸就特别容易发生了。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了一旦遇到热失控报警,锂电池必须在5分钟内避免起火或爆炸。所有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产品,都不允许生产、进口或销售。
除了对电池制定强制性标准之外,应急管理部还制定并推动了《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在高层建筑的特定区域禁止停放电动车和进行充电。一想到通过立法层面来设立这些硬性安全规定,肯定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电动车电池的安全保障。
再说这事儿啊,针对电动车非法改装的打击力度加大了。得搞清楚,经销商如果卖那些涉嫌非法改装的电动车,早就涉嫌违法犯罪了,出了事儿的话,经销商还得一起担责赔偿。车主在路上开这些非法改装的车,公安部门就有权直接查扣、扣押车辆,还能让车子恢复原来的样子。要是遇到这种情况,车主还得被罚300到500块不等,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早在2020年,上海就查处过一宗类似的案件。店主黄某呢,长期从事非法电动车改装,还招了不少员工帮忙拆装,不管是店里的产品还是员工的专业水平,都没有啥资质。到2021年,黄某还和陈某、庄某搞联合,改装了11辆电动车,涉案金额高达25万元。
2024年,虹口区检察院对那三位提出了公诉,跟去年差不多,今年6月,三个人都被判了有期徒刑,两年,另外还得缴纳10万元的罚金。同时,他们还得赔偿公益损失25万元,还得公开道歉,表歉意。
改装行业为什么会变得这么普遍、扩散开来呢?主要还是因为利润的驱动,现在电动车市场竞争激烈,靠卖新车赚的钱其实不多,可改装车还能赚一笔钱。再者,一些厂家留了后门,为店家进行改装提供了便利,所以改装产业链才会快速发展。只要政府加大罚款力度,加强生产监管,基本上就能起到抑制电动车改装乱象的作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