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赚29亿 销量反降 赛力斯危局何解
利润飙升。销量下滑。冰火两重天。
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这份成绩单在A股车企中堪称耀眼。但光芒背后隐藏着难以忽视的阴影——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6%。汽车总销量下降15.77%。新能源汽车销量也下降14.35%。
利润从何而来?
规模效应释放。成本下降。电池原材料降价。这些是表面原因。
真正核心在于产品结构变化。问界M9和M8成为各自细分市场销量冠军。高端车型贡献了绝大部分利润。M9定价超过50万元。M8也在40万元级别。这两款车上半年合计交付近10万辆。成功拉高了整体平均售价和毛利率。
但危险在于。公司过度依赖这两款高端车型。问界系列占据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超八成。所有鸡蛋几乎都在一个篮子里。
华为依赖症难题
赛力斯的崛起离不开华为。合作初期。华为的技术加持和渠道支持让问界系列快速打开市场。但这种深度合作是把双刃剑。
华为的“造车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问界(赛力斯)。扩展到智界(奇瑞)、享界(北汽)、尊界(江淮)等。赛力斯从“独子”变成了“众子之一”。华为的资源被分散。问界在华为门店的C位不再稳固。
更致命的是。这种合作模式导致赛力斯自身品牌认知度不足。许多消费者是冲着华为而非赛力斯购买问界车型。一旦华为支持减弱或合作生变。赛力斯将面临严峻挑战。
研发与负债的双重压力
赛力斯意识到了问题。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1.98亿元。同比增长154.9%。研发人员增至6984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6%。
但这些投入与行业巨头相比仍显不足。比亚迪过去几年研发投入累计超千亿。赛力斯还不到百亿。研发差距直接反映在技术自主性上。赛力斯核心技术自主率据估计不足30%。
同时公司负债高企。资产负债率高达76%。远高于行业健康水平。这意味着赛力斯面临巨大的资金链压力。需要持续融资来维持运营和发展。
行业淘汰赛已经开始
汽车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何小鹏预测中国最终可能只剩下5家左右车企。马斯克更断言全球最终只会剩下10余家车企。
赛力斯虽然目前利润可观。但面临多重挑战:产品线单一、过度依赖华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负债率高企。
曾经风光的拜腾、威马、高合都已倒下。赛力斯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未来之路
赛力斯需要平衡短期利润与长期发展。减少对单一车型和单一合作伙伴的过度依赖。真正构建自主核心技术能力和独立品牌价值。
狂赚29亿固然可喜。但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辉煌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汽车行业的决赛圈竞争残酷而真实。没有企业能靠借来的船永远航行。赛力斯需要尽快学会自己造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