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街头,一碗看似简单的重庆小面,藏着本地人最朴素的智慧——豌豆面和杂酱面各有拥趸,却能和谐共存于同一家面馆。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股东大会上,正是用这个生动的本土比喻,回应了外界对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定位的疑问:“它们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共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碗“小面哲学”,不经意间揭开了这家百年企业全面崛起的底层逻辑:精准洞察、多元布局与坚定创新。
一、 技术筑基:十年千亿锻造“理工男”硬实力
当全球汽车产业迈入“软件定义汽车”的深水区,长安汽车的“理工男”本色展露无遗。2024年,其全口径研发投入达151亿元,占比营收5.5%。更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十年的积累——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及前瞻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超1100亿元。这些投入并非追求短期回报,而是构建面向未来的“护城河”:
“香格里拉”计划深化: 核心成果“金钟罩电池”融入AI算法,实现“只冒烟、不起火”的真安全;智慧新蓝鲸3.0实现一升油发3.63度电的高效。
“北斗天枢2.0”进阶: 基于“中央计算+区域环网”的SDA平台全面融入AI大模型,迭代至2.0版。原地掉头、钟摆停车等20余项高阶智驾功能即将量产,并成功获批全国首批L3级试点单位。
生态布局成型: 构建起长安科技、梧桐科技等16个技术/产品中心及17家科技公司,智能化与软件人才近5000人,形成了强大的内生创新体系。
朱华荣对此的解读充满战略定力:“这些投入可能会让当期业绩产生波动,但也构建了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强大核心竞争力。”十年磨剑,长安已初步具备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雏形。
二、 品牌破局:“一碗小面”背后的精准市场切割
面对“深蓝与启源价格带重叠”、“阿维塔与深蓝客户分流”的犀利提问,朱华荣的“小面哲学”并非虚言。三大品牌基于长安深厚技术积淀,面向差异化市场精准发力:
长安启源: 作为“新主流家庭”的科技之选,依托全新SDA天枢架构。首款产品Q07开启新周期,月预订迅速破万。下半年中型轿车及紧凑级SUV两款新车将密集投放,剑指2026年全球60万销量。
深蓝汽车: 锁定更年轻的消费群体(用户平均年龄比启源年轻约4.9岁),产品力“炸裂”。其全球化步伐迅猛:S05已在泰国量产交付,订单火爆;S07即将登陆欧洲。双车目标合力打造月销1.5万台以上的“全球大单品”。
阿维塔: 定位高端智能。尽管主力车型06、07当前销量在爬坡期,但朱华荣信心十足:“5月将实打实交付1.3万辆。”更宏大的蓝图是:2030年前推出17款全新产品,2027年全球目标40万辆,2030年冲击80万辆。
三大品牌如同精心调配的“浇头”,覆盖不同口味(需求),共享长安强大的技术“汤底”(平台),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三、 全球落子:“152”布局加速出海加速度
“海纳百川”计划是长安全球化野心的核心载体,其“152”全球化布局正全面提速:
产能全球化: 全球规划巴西、印尼等20个海外工厂,目前已建成并投产埃及、泰国等9个海外整车及KD工厂,为本土化深耕奠定基础。
品牌国际化: 近一年举办22场区域品牌发布会,密集输出长安品牌形象与技术价值。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比达20%(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海外利润同比大增32%。
产品全球化: 深蓝S05、S07的海外落地是成功试水,未来启源、阿维塔等全序列产品将依托全球产能和渠道网络,加速驶向世界舞台。
四、 效益蝶变:规模增长迈向质量增长
在“极度内卷”的2024年,长安汽车展现出强劲的经营韧性:营业收入2767.2亿元,同比增长7.7%;归母净利润73.2亿元(剔除深蓝2023年并表因素后同比增10亿元)。新能源业务尤为亮眼:
规模跃升: 新能源收入占比达46.5%(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销量73.5万辆(同比增53%),2025年目标突破100万辆。
降本增效: 通过“涅槃”专项降本行动,2024年新能源单车成本同比降低6700元,整体盈利同比改善20%。
平衡在望: 深蓝品牌已在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盈亏平衡点降至月销3万左右,2025年有望全面盈利;阿维塔通过全链降本增效,目标2026年盈亏平衡。新能源正从“规模化增长”向“效益化增长”稳健转型。
五、 长期主义:3000亿目标的底气与担当
站在新起点,长安汽车2025年目标清晰而雄心勃勃:全口径销量300万辆(新能源100万辆),合并收入3000亿元。支撑这一目标的,是其贯穿始终的“长期主义”:
战略定力: 面对重组等重大行业事件,朱华荣强调“不会改变既定战略技术发展方向”,坚持既定的国际化、全球化、市场化路径。
股东共赢: 连续四年现金分红比例超30%,2024年提升至40%,股息率达2.38%居A股乘用车之首。公司更在积极探索一年多次分红,持续回馈信任。
价值创造: 正如朱华荣总结:“坚持长期主义心态,为社会、股东和用户真正创造价值。”这不仅是经营目标,更是融入血脉的企业哲学。
结语:一碗小面,百年匠心
从上海洋炮局到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153年的历史赋予长安的不仅是深厚底蕴,更是洞察时代、拥抱变革的智慧。一碗“重庆小面”的比喻,道破了其多品牌协同、精准满足需求的策略精髓;十年千亿的研发投入,铸就了穿越周期的硬核实力;“152”的全球落子,彰显了跻身世界一流的雄心。当“理工男”以开放姿态拥抱市场,用“长期主义”锚定航向,长安汽车的全面崛起,正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转型的时代注脚。这份基于精准、创新与信念的崛起轨迹,值得细细品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