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是中国车市传统销售淡季,不过今年的4月份,“淡”的特征更加明显一些,同比、环比双双下跌。乘联会认为,这是因为持续的价格战引发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
但车企们似乎并不听劝,还在不停地卷价格。5月13日上市的智己L6,定位于中大型轿车,但售价仅为21.99-34.59万元。
那么这款车,对智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智己L6是一款什么样的车?
智己L6是智己品牌的第四款车,也是第二款中大型轿车,它进入的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要想立足,必然需要有点不一样的动作。
首先就是价格,这款车的起售价是21.99万元,而智己品牌第一款中大型轿车智己L7,起售价高达29.99万元。
21.99万元的起售价,放在燃油车时代,也就是能买个本田雅阁、大众帕萨特等车型的中配版本,现在却能买到一款中大型轿车。
而且,这个车的性能还很强。2950mm的轴距,车内搭载26.3英寸的连体大屏,纯电续航里程最高可达770km,百公里加速时间最短只需要2.74秒,两款高配车型搭配准900V高压快充,12分钟可以增加400km续航。
智能化方面,它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并且提供L2+级别的驾驶辅助功能,预计年底前实现“全国都能开”。
也就是说,目前主流新能源市场上流行的N件套,它都不缺,但价格却是在不断下降的。国产车崛起,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智己L6的前景如何?
从整体性能上来看,智己L6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具备进入主流市场的实力。那么这款车的前景如何呢?
除此之外,智己L6也面临竞争对手带来的巨大压力。纯电中大型轿车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各大新能源厂商推出的同级别车型,很多都是性能怪兽。近期热度很高的小米SU7就是个例子,这款车起售价为21.59万元,整体性能与智己L6旗鼓相当,但它的营销能力更强,因此更容易为消费者所关注。
除此之外,比亚迪汉EV也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款车起售价仅为17.98万元,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客观来说,这款车的整体性能方面与智己L6有一定差距,但价格优势加上更强的品牌影响力,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这其实也是智己品牌目前最大的问题,它的品牌知名度比较低,同等价位下,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比亚迪等品牌旗下的车型。短时间内打造出一款性能强大的产品,这对背靠上汽集团的智己来说并不难,但品牌建设,却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
为何要打价格战?
一款性能强大的中大型轿车,仅需要20万元出头,这个价格会直接让合资厂商惊掉下巴。其实不仅仅是轿车,前段时间上市的中大型SUV智己LS6,起售价仅为22.99万元,要知道智己上一款中大型SUV LS7,起售价高达28.98万元。也就是说,整个智己品牌的定位已经从30万+调整到了20万+。
实际上,这并不是智己一家这么做,定价持续下滑已经成了目前行业内的主流趋势。那么,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利润真的有这么高,可以承受一直降价吗?
并非如此,到目前为止,中国新能源市场上,能盈利的品牌可能只有比亚迪、特斯拉、理想以及问界等几家,其余的基本都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
价格战,对于大多数的汽车厂商来说,都是无奈的选择。
那为什么厂商还要一直降价呢?原因很简单,消费者喜欢。价格下调,可以直接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目前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并不认可,要想吸引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低价来提升影响力。价格低于消费者此前的心理预期,自然就会产生销量。
现阶段的中国新能源厂商,还顾不上盈利不盈利的问题,它们需要先占领市场,让消费者认可自己,销量提升之后,才会慢慢扭亏为盈,比亚迪这种巨无霸是另类,亏损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常态。
除此之外,随着新能源车型的快速普及,动力电池、激光雷达等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也在快速下滑,扩大了厂商的利润空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降价潮。
正如乘联会等专业机构所言,频繁的降价不但会压缩厂商的利润空间,还会造成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但消费者的喜好谁也不敢违逆,在降价潮中,没有多少厂商敢于逆行。
降到何时才是个头?
从去年年初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经历了几次降价潮,如果你过去两年不曾关注汽车市场,现在再去买车,可能有这样的疑问:这车发生了什么,怎么这么便宜?
实际上,中国汽车市场的降价潮,也分很多情况。传统的合资厂商降价,是因为卖不动,它们的产品性能并没有明显提升,降价只是为了以价换量。2024年年初到现在,合资厂商已经很少大幅降价了,因为确实已经降无可降。
国产新能源厂商降价则有所不同,智己L6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的产品性能在大幅提升,但价格却一直下降。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新能源汽车是新生事物,价格体系本身就不稳固,过去几年时间里,这个价格体系一直在重塑。一款中大型纯电轿车,究竟该卖多少钱,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定论。
那么,降价潮到何时才会结束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汽车不是服装鞋帽,也不是电脑软件,而是一种复杂的工业品,它的成本相当高,不太可能一直压缩。一款奔驰E级,再怎么降价,也不可能降到大众朗逸的水平,这是基本常识。
其次,随着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将超过燃油车,到了这个阶段,厂商们再去降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它们会开始追求利润,然后整个新能源市场的价格将会回到正常状态。
提性能、降价格,这是目前国产新能源厂商的普遍动作,智己只是其中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不少的厂商被淘汰出局,但对消费者来说,这却是一种福利。想想看,你真的愿意接受售价18万但不带倒车影像的本田CR-V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