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国内车市这些年越来越像在玩“谁更有个性”?以前买车就讲究个省油、皮实,现在大家看车,恨不得什么都得有点“专属感”,车色、标识、内饰,连冰箱和天幕都成了标配。这不,蔚来ET9地平线特别版又来了,价格直奔八十万大关,乍一看挺唬人,但真细琢磨,车的定位和卖点又让人忍不住想问:这样一台车,是卖给谁,图啥?
说白了,有谁会因为多了几种颜色,贴了个“Horizon Edition”标,不惜花大几十万换个看起来更高贵的“身份”?是不是现在买车,比拼的不光是动力、配置、空间,更是把“我要独一无二”写在脸上?
硬件参数一大堆,光电池组、双电机、900V高压四驱系统、4.3秒加速、650公里续航,这放在以前那叫吊打一切竞品。可如今这些技术和性能,谁家主流高端车不是标配?别说加速和续航,连冰箱、按摩椅和窗帘都做得花样百出。用户有时候根本不是冲着这些买的,反倒是冲着一份“我比别人多出几个标志,多选了几种车色”来买。到底是技术在驱动选择,还是“个性”在左右决策?
蔚来的营销套路在这里玩得挺明牌的。给你八种颜色选,还带一个什么“子夜镜瓷蓝”,听着就像艺术品定制,实际就是多拿一个漆罐配出来的。精致,确实精致——但真到买车的那一刻,消费者会不会在心里打个问号:这一大堆专属,是“买宝马奔驰给不起的豪华感”,还是“蔚来要造属于自己的小圈子”?
还有一层意思不太好直说,是不是我们对新车的期待越来越离谱?以前讲性价比,现在讲配置,结果配置卷到所有车都能通风加热按摩、能遮阳、能降噪,连冰箱都能冷暖双控,甚至天幕还得做得比房子的玻璃顶还大,最后差异跑哪去了?你如果发现有哪家车企还敢造丐版车,配置能阉割,功能能省,那简直可以发给他们一面“原味担当”的锦旗。
拿蔚来ET9来说,这次加上的专属设计和个性化标识,说实话,的确给人一种“这个车只属于你”的感觉。但问题是,这种“专属”是不是在无形中把购买圈层和体验变狭窄了?价格一看81.8万,谁能拍着胸口说自己只是为了多选个颜色和专属徽章买单?怎么算都像是交了一笔“面子税”。
说到面子,蔚来的策略也挺有意思。一边强调智能科技,什么高通骁龙芯片,AR平视显示、语音识别、雪松系统,乍一听都赶上手机发布会了;另一边又主打舒适豪华,双片门槛、专属地毯灯,感觉坐进去不是开车,是进了私人影院兼按摩会所。是不是现在造车都得拼“谁懂会过日子”?有个方向盘你还得带个对比色,屏幕尺寸能做到极致,连门槛都要特别雕琢一番——但这些真有用吗?有多少人去试驾的时候会脚踏门槛一边感慨“这踏板就是我的品味”?
智能驾驶其实是蔚来的核心卖点之一。两颗自研5纳米芯片,号称350度全覆盖自动驾驶,安全性杠杠的。反正每家都在吹自家L2/L3技术,芯片又小又快,传感器又灵敏。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全程交给车,自己在车里发呆、刷手机、吃冰箱里的冰镇鸭脖,那开车的乐趣是不是没了?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是在追求不再需要自己动脑筋的“懒人出行”,还是其实希望用科技让生活更加丰富?到最后,是科技让人更自由,还是更依赖?
动力方面没啥可挑的,蔚来主打硬实力,520千瓦、700牛米,电车动力越来越不讲武德。续航650公里,峰值充电600千瓦,五分钟补能255公里。用户想的还是一句话:你方便,我敢跑远点。可问题又回来了,实际出行有多少人真的一年能跑个万八千公里?绝大部分中国家庭用车,周末开市区,偶尔长途,续航和充电早就不是最大瓶颈,反倒是“能不能省点钱、舒不舒服、能不能有点自己的档次”成了主旋律。蔚来这波大招,实际上是在告诉你:钱多点,你能体验“超前生活”,但大多数人还是离得远远的。
再说下用户体验。蔚来主打“用户共创”,经常把粉丝和车主拉进车企的策划和发布环节,一时间谁都能成意见领袖,连买啥颜色、配啥标都可以投票表决。听着很民主很温情,但这种模式是不是也有副作用?车企变成了“意见互助会”,“咱们一起定标准”,但长远看是不是品牌变得太依赖圈层了——一旦主流审美变了,这波共创就可能成了独立小群体的自娱自乐。蔚来ET9地平线特别版,这个“共创”属性还是挺明显的,你可以选更稀有的颜色、标识、内饰,但最终这个价格区间、这点配置,能把多少人留在这个圈子里,谁心里都没底。
80万一台电动车,这不光是买车,还是买梦想,买一种“我不和你们一样”的心态。有人买,是因为真的喜欢蔚来的设计和理念,觉得公司愿意听自己的意见,“车企和我共享成长”;有人可能只是看中更贵的配置、更显眼的牌子。但回到现实,本质上还是消费升级;那些真的需要车的人,或许还是关注“是不是耐用、省心、好开”这些老掉牙的问题。ET9特别版卖的是更多选择,但买车这件事,其实最后选来选去又回到了最基本的——到底自己想要什么?
新车发布换个颜色、徽章再加点功能,豪华、科技、舒适全有,门槛越来越高,但你有没有发现,这种不断往上卷的过程,可能也在悄悄割裂了市场,把整个消费圈层拆得更细?不买贵的,你就不是这群人的一员;买了贵的呢,又要面对“是不是买贵了”的拷问。大家都在讲个性,讲差异,讲体验,最后市场却越来越像在做小圈子分割。
但换个角度想,其实这也许就是中国汽车市场从性价比到个性化再到圈层消费的真实历程。蔚来推出地平线特别版,不光是秀肌肉,也是想找一群“有态度”的用户。这种趋势短期内看不会消失,反倒会越来越多——多颜色、多标识、多豪华、多科技,甚至哪天你能把自己喜欢的诗句刻到车身上。
我们要警惕的是,这种“加码加码再加码”的玩法,如果变成只为噱头而噱头,最终会不会拉远了产品和用户的距离。车,本质是一种出行工具,也可以是身份表达,但无论功能多丰富、个性多极端,最终决定买不买,还是要看脱离这些标签后,车本身是不是让自己觉得值得。
总之,如果你真的看中了蔚来ET9地平线特别版,买它没错。但你得想清楚,你买的是车,还是一个身份标签?是被圈层消费裹挟,还是是真的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别让花里胡哨的专属细节遮住了对“车”的本质思考。等你哪天再路过蔚来展厅,不妨问问自己——啥是值得,啥是噱头?独特当然好,但别丢了最起码的选择权和判断力。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