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涉及小米电动汽车的成都交通事故,因碰撞后车门疑似无法及时打开,引发公众对电动车安全设计的广泛质疑与担忧。原本旨在提升科技感的电子门锁,在紧急关头可能成为阻碍逃生的致命隐患。
据现场信息,车辆发生碰撞后,车门一度难以从内外开启,虽具体原因尚待调查,但此情景已将电动车门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推向风口浪尖。与传统机械门锁直观的物理结构不同,高度电子化的门锁系统依赖电力与信号,在严重碰撞导致线路中断、系统断电或短路时,存在失灵风险。
此事迅速发酵,暴露出新兴电动车企在追求智能化体验时,对基础安全冗余设计的考量或有不足。监管机构与行业面临紧迫课题:必须强制要求电动车在电子门锁系统之外,配备独立、易用的机械应急开启装置,并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况下,乘员的首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生命安全是汽车工业不可逾越的底线。此次事件为所有车企敲响警钟:任何创新都不能以牺牲基础安全为代价。监管部门亟需出台更严格标准,将应急开门能力作为强制性、首要的核心安全指标,确保科技始终服务于人的安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