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啊,咱们要说就得说点老百姓能听懂的实在话。
你看现在满大街都是新能源车,什么纯电、混动、增程,眼花缭乱。
可要真到买车的时候,大家嘴上说得厉害,身体却很诚实,选的可都是自己最舒服的,这才是最真实的市场。
先聊聊这两年车圈的风气。
说实话,网上、车评人经常把话说特别绝——要么买油车,要么就买纯电,增程混动那是“狗都不买”。
这话说得太狠了,但你看看实际销量数据,尤其是那些动辄二三十万的高端车,理想、问界这些牌子销量老高了,基本都是主打增程的。
再来看看插混,别的品牌不说,比亚迪基本统治了插混市场,前几名插混车型销量都破万,甚至几万台都有。
反而纯电车,除了特斯拉和小米这种自带流量的,二十万以上的纯电车型就没几个能打的,顶多也就小几千台。
这说明啥?
说明大家买车的时候,心里都有盘算盘。
别管你网上怎么唱衰,实际买车的时候,谁都想图个踏实。
像我身边很多朋友,买车之前也是天天刷论坛看评测,嘴上跟着网友一起喷增程,可真到掏钱了,最后还是看自己需求,买的基本都是油车、混动或者增程,纯电车就算想买,也只是在预算有限、就是图个代步才选。
其实吧,这事本质就是用车场景决定了选择。
纯电车现在进步很大,续航啥的都上来了,充电速度也快了不少,三十分钟能充到八成电,看着挺美。
但真要跑长途、假期出远门,高速上不但续航打折,充电还得排队。
有时候一堵车,电量掉得比预期还快,到服务区还得抢桩等充电,谁都不愿意把全家老小扔路上傻等。
尤其车价上了二十万,买车的人基本都不是为上下班城市代步了,谁没点自驾出游、全家长途的需求?
这时候,续航焦虑、充电难的问题就成了大麻烦。
再说说安全问题。
电池这玩意儿,尤其高能量的锂电池,说白了就是一大块能量包。
你想啊,二三吨的大车,底下拖着几百度电的电池,一旦出事,不管是撞车还是自燃,等于背了个超级大炸弹。
锂离子电池本身很不稳定,万一密封失效、内部短路,那不是说着玩的。
所以,纯电车虽然政策鼓励、技术提升,但这些根本问题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
说到这,有人问增程混动到底好在哪。
其实很简单,增程车就是多了一个发电机,电池不用做那么大,平时城市里用电,安静又省钱。
真要跑长途,没电了发动机自动发电,跟加油车一样补能,无需特意找充电桩。
这样既能享受电车的安静和低用车成本,又不用担心续航焦虑,对大部分家庭来说,这种方式就是最省心的。
有人说增程车比纯电重,能耗高,其实你都花二三十万买车了,还在乎那点油耗吗?
用车最讲究的是舒适和方便,省油固然好,方便才是王道。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天天在城市里跑,谁没点临时出远门的需求?
增程混动就是给你兜底,让你安心。
而且,国内用车环境也决定了很多选择。
城市里充电桩确实多,但一旦到偏远地区,或者高速路上,充电桩数量和质量都堪忧。
假期人一多,服务区停车位都难抢,更别说充电桩了。
谁都不愿意因为充电影响行程安排,所以有一台能随时加油的增程混动车,心里就踏实了。
有些人说,纯电技术很快就会突破,电池能量密度会越来越高,将来充电比加油还快。
技术进步没错,但市场是慢慢来的。
买车毕竟不是买手机,动辄十几二十万,大家都图个放心,谁都不愿意做小白鼠。
现在买纯电的,要么就是预算有限,买个三五万的小车代步;要么就是图个尝鲜,才去买那些高端纯电车型。
但大多数家庭买车,还是以实用为主,安全、续航、补能都要考虑。
再说插混,其实就是油和电都能用,油没了可以充电,电没了可以加油。
比亚迪能把插混做得这么火,就是因为它抓住了老百姓的实际需求。
上班用电、省钱,长途就加油,谁都能接受。
其他品牌插混做不起来,根本原因还是产品力不够、价格没优势、技术也一般。
比亚迪能做到月销几万,靠的是扎实的技术和接地气的价格。
再看看高端纯电市场,能卖得好的只有特斯拉、小米。
这俩品牌本身有流量,特斯拉算是纯电车的标杆,小米则吃了互联网品牌红利。
但你看看其他高端纯电,销量都一般,原因很简单——大家还是觉得不够踏实,不如油车靠谱。
高端车买家本身对安全、便利有更高追求,花几十万买车,没人愿意因为续航和充电影响出行体验。
其实吧,买车这事,归根结底一句话——老百姓最看重的是可靠、方便、省心。
纯电车虽然省钱,没油耗,但补能不方便,安全性有风险;油车用着最省心,但油价高,保养贵,排放不环保,政策压力大;增程混动和插混则是折中的选择,既有电车的优点,又避免了纯电的短板。
现在政策也鼓励新能源,买增程混动不用担心限行,还能享受牌照优惠,谁不乐意呢?
所以说,媒体人天天吹纯电,唱衰增程混动,实际买车的还是老百姓自己拿主意。
看数据才是真实的,销量说明了一切。
你说增程狗没人买,实际理想、问界销量一个比一个高;说插混不实用,看看比亚迪月销几万台,那是真金白银的数据。
还有一个点不能忽视,就是保值率。
纯电车现在二手市场没人敢碰,主要是电池衰减快,用三五年后续航大降,二手车价贬值厉害。
油车和混动车,保值率还是稳的,这也是买车人关心的。
毕竟车不是一次性用品,三五年后还得卖掉换新车,保值率低谁都心疼。
说到底,买车这事儿,考虑的因素太多了。
政策风向、技术进步,甚至家里有没有充电条件,都影响最后选择。
但最关键的还是用车场景,城市代步、上下班用纯电没问题,能充电就省钱方便;长途出行,尤其全家自驾游,增程混动和插混才是最有安全感的选择。
现在还有个趋势,就是很多年轻人买第一辆车,会选纯电入门小车,三五万块,经济实惠,通勤没压力。
但真到家庭换车、升级时,基本都会选大空间、高续航的增程或者混动。
说明大家用车需求在变,买车思路也越来越成熟。
有些人说,纯电车是未来趋势,迟早要取代油车和混动。
这话没错,但具体到实际买车,还得看当下条件。
谁会为了一个“趋势”牺牲自己的生活便利?
等充电网络完善了,电池安全问题解决了,大家自然都会选纯电。
可现在,增程混动、插混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家庭用车场景太复杂,既有城市通勤,也有节假日长途出行,需要一辆车能兼顾所有需求。
纯电车在某些场景确实优秀,但一到复杂、特殊情况就力不从心,大家自然会选更保险的增程混动。
最后,买车这事儿,没人会被舆论带偏。
再怎么吹纯电、踩混动,实际买车时,钱包和需求才是最大决定因素。
看销量数据,选车逻辑很清楚——便宜小车纯电,家庭高端车增程混动,插混实用,油车保值。
大家都很聪明,谁也不傻。
嘴上可以跟风说增程混动不行,但真要花钱买车,身体比嘴诚实多了。
市场不会骗人,销量最能说明问题。
所以说,增程混动、插混能卖得好,纯电高端车遇冷,背后都是老百姓用脚投票的结果。
谁能解决大家出行的痛点,谁就能赢得市场。
媒体人可以随便说,消费者才是真正决定车市走向的人。
这事儿,不信嘴信数据,准没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