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电门下去,这台中大型轿车的静谧感让我怀疑耳朵是不是坏了
那天是在城郊一段新铺的柏油路上试的车。午后的阳光很毒,路面反光刺眼,我随手把车窗升起,车外的蝉鸣和远处的卡车发动机声瞬间消失。安静到甚至能听到空调出风口里微弱的风声。这就是我第一次和星纪元ES独处的感觉——不像试驾,更像关在了一间带四个轮子的会议室里。
这车乍一看挺“陌生”的,但你细瞧那前脸的低矮姿态和修长的车身比例,又能捕捉到一些熟悉的运动味儿。尤其那一抹红色刹车卡钳,像是穿正装时露出的运动袜,透着一股“我不仅能跑,还爱跑”的自信。尾部的贯穿式尾灯在傍晚亮起时,有那么点未来城市通勤工具的意思,很科幻,但不浮夸。
坐进车里,才发现设计师下了不少心思。副驾驶有个零重力座椅,这玩意儿平躺下来感觉像躺进高级影院头等舱。中控那两块悬浮大屏在阳光下依然清晰,影音和导航的切换毫不拖泥带水。车顶的麂皮大天幕,不仅看起来高级,配合256色氛围灯一亮,氛围立刻变了——有点像把车开进了ins风滤镜里。
试驾的这台是增程版,1.5T发动机负责“发电”,电机驱动车轮,纯电状态能跑个两百多公里不成问题。踩下电门响应非常直接,从市区堵车低速到偶尔窜到七八十的环路,都顺得像滑板。增程版本是400V平台,充电速度对于多数家用场景完全够用,而我听另一位试驾的朋友说,纯电版本才是真正的“充电枪都插不热就满”的那种快,因为它直接上了800V,硬件很敢给。
悬架的调校意外地“厚道”。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而且还用上了铝合金减重。过路口的减速带,之前开自己那台家用SUV多少会有些余震,在ES上几乎是一蹭而过。高速匝道侧倾被控制得很死,让你在并线超车时膝盖都不会有那种往门板挤的感觉。
不过它现在面临的尴尬也肉眼可见——上市才半年,街上能碰到的概率不高。听一位做汽车销售的哥们说,这车三月份上市时大家都觉得价格挺实在,但后面销量没起来,上个月甚至掉到“数你一只手都数得过来”的水平。于是经销商也开始暗暗地释放一些优惠,只不过幅度不大,像是试探市场的胃口。
我倒觉得,星纪元ES属于那种得让人开一回才能理解它好在哪的车。照片无法传达它行驶时的宁静感,也拍不出副驾躺平时那个无重力的得意劲儿。它不是那种上来就能用三两句“高续航”“大空间”概括的车,更多的体验藏在细节里。
有意思的是,车友群里已经有人开始遐想:要是纯电长续航版的价格再松松口,那些总说“大车买不起”的观望党,可能会一窝蜂冲过来。有车友在群里打趣说,“以后出去露营,这后备箱加上副驾椅背一放平,投影一开,这不就是一间野外卡座包间嘛。”是真是假我没验证过,不过光是想想,就足够有画面感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