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硬刚比亚迪!3万美元电动皮卡死磕成本,全球汽车业格局正洗牌

等他摸清底细,才算真正傻了眼。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比福特低30%,算下来每辆车成本直接少了5000到6000美元。更让他无奈的是,这电池的核心知识产权还攥在中国人手里,福特想用都没门路。这成本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实实在在的“代差”,也难怪法利会放下身段,从中国电动车里找答案。

福特硬刚比亚迪!3万美元电动皮卡死磕成本,全球汽车业格局正洗牌-有驾

福特这次是真被逼急了,直接砸了20亿美元改造工厂,搞出了“两大一体压铸”技术。以前造车零件多且杂,现在这么一改,零部件直接少了20%,装配速度还快了15%——相当于以前一天装100辆车,现在能多装15辆。为了不被传统体系拖后腿,福特还从老团队里拆出一批人,组了个独立团队,连IT系统都推倒重来,这架势,简直是跟自己过去“决裂”。

福特硬刚比亚迪!3万美元电动皮卡死磕成本,全球汽车业格局正洗牌-有驾

法利也不傻,没敢直接冲中国市场硬碰硬,反而把目标放在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这些地方。毕竟比亚迪在国内的根基太稳,可到了海外,比亚迪去墨西哥建厂后成本也涨了点,福特觉得这是个机会。但他也忍不住吐槽,美国对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叠起来超过50%,硬生生吞掉了福特20%的利润,这内耗让他头疼得不行。

福特硬刚比亚迪!3万美元电动皮卡死磕成本,全球汽车业格局正洗牌-有驾

其实福特想追的,不只是成本,还有比亚迪的“护城河”。比亚迪一年能卖400万辆电动车,自己造电池、搞DM混动系统,从头到尾的供应链都攥在手里,这规模效应可不是随便能比的。法利为了找差距,甚至亲自上手拆车看线束,结果发现特斯拉ModelY的线束比自家MachE轻70磅,就这小小的细节,背后藏的是整个制造理念的差距。

福特硬刚比亚迪!3万美元电动皮卡死磕成本,全球汽车业格局正洗牌-有驾

更别说智能化体验了。现在中国电动车的AI语音助手,你说“开空调顺便放首歌”,它不会跟你杠“请再说一遍”,连导航中途改地址都顺顺利利。这种“懂你”的体验,早成了中国电动车的标配,可在不少欧美车上,还得一步步按按钮,差距一下就显出来了。

福特硬刚比亚迪!3万美元电动皮卡死磕成本,全球汽车业格局正洗牌-有驾

以前提起汽车,大家总觉得是欧美日的天下,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电动车占了全球70%的份额,不是靠低价倾销,是靠技术迭代快、懂用户需求。福特这样的百年车企弯腰学中国车,本质上是中美制造业实力的正面碰撞——谁能把技术做透、成本控住、体验做好,谁就能在新规则里站得住脚。这哪是一辆电动车的竞争,分明是整个汽车行业的规则在重新书写。

福特硬刚比亚迪!3万美元电动皮卡死磕成本,全球汽车业格局正洗牌-有驾

身边开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你有没有过“这功能也太懂我了”的瞬间?可能是语音控制精准识别你的需求,也可能是续航扎实不用总担心没电。不管是福特砸钱搞创新,还是比亚迪坚持做技术,最终受益的都是消费者。未来3万美元的电动车,会是中国车先让大家开上,还是欧美车能后来居上?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觉得这事儿值得说道的,也别忘了转给身边开车的朋友,一起看看这汽车业的新变化~

福特硬刚比亚迪!3万美元电动皮卡死磕成本,全球汽车业格局正洗牌-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