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禁的摩托车,如今逆风回归:从污染元凶到城市新宠背后的真相!

曾经庄严冷硬的城市路口,摩托车是一种“禁忌”般的存在,几十年被挡在这座钢筋混凝土森林之外。可如今,禁令的坚冰正在一点点融化,熟悉的轰鸣声重回街道,带着油气和青春的味儿。

曾经被禁的摩托车,如今逆风回归:从污染元凶到城市新宠背后的真相!-有驾

还记得,禁摩令最早是上世纪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和交通意外才推出的,彼时城市还不够大,摩托车也图便宜却欠安全,这种“快一秒”的代步工具直接成了事故多发的代名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摩托可真是个“大老粗”,鼓式制动说白了就像脚踩木桩,一紧急刹车就抱死轮胎,车子侧滑甩尾再翻个底朝天甭提有多危险了。不止如此,那时候的尾气排放根本没有标准,一辆车的污染堪比现在十几辆车,真是跑一条路黑一片天。禁摩一开始,虽然摩友们喊“咋整啊”,但生活节奏毕竟慢,还能骑骑电动车、自行车,似乎不算啥大问题。

可时代变了,城市从一条条旧窄街变成路网纵横的巨型枢纽,人们的节奏全都快了起来。快递小哥跑一单得赶上午高峰,骑电动车的陈磊连电池都换成了高续航,但还是得花太多时间在充电和算路上。慢慢的,摩托车“重生”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从西安起头“破冰禁摩”的2017年开始,感兴趣的人就快把牌照号抢断了。到2024年,光西安一地的摩托保有量硬是翻了大几倍。

曾经被禁的摩托车,如今逆风回归:从污染元凶到城市新宠背后的真相!-有驾

不过这事吧,也不是一刀切就全城市放开,政策形势得严谨着来。像广州就搞了个“开四停四”,开的四天里让你畅快骑,接下来四天就得老老实实车库里呆着。碰上台州那种300cc对驾驶技能要求高的大块头摩托,早晚高峰的限行就更见精细。其实这样的限制不就是为了让车子和城市步调都“磨得更得劲”嘛。

说到车子技术的进步,这事可真够劲!现在的摩托哪能跟老张的嘉陵70比呀。感觉这两轮铁家伙都快变成“智能设备”了,ABS防抱死刹车只算是必备,动不动还加个毫米波雷达和高清变道辅助摄像头,甭算啥大车型都得带两套硬核配置。环保方面也是听着舒坦,尾气排放比燃油车少三分之一,跑起来更清洁。不仅安全更进一步,骑起来也更像是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曾经被禁的摩托车,如今逆风回归:从污染元凶到城市新宠背后的真相!-有驾

说个题外话,听说2026年还要对摩托车报废政策来个大革新。商务部明确说了,以“车况检测”替代13年强制报废。总算是给那些老机车一个“名心”机会。这事吧,直接让1500万辆摩托都能继续上路,那省成本的幅度可不是点道小钱,相当于帮全国车主省下超过450亿元。

但终归这里头也得再细琢磨琢磨。有城市解禁,但也有地方像南京似的先抓严管,自2026年起,像那些临时信息牌的电动二轮车都不能乱跑,绕不开的就得老老实实行置换、淘汰。看着反正都挺像一场永无终点的动态平衡。

曾经被禁的摩托车,如今逆风回归:从污染元凶到城市新宠背后的真相!-有驾

接着说回到摩托解禁,这东西放大了交通便利,但也给管理出了不小的难题。就像有些摩友开上机动车道,一些小车却直接霸占了非机动车道,这种乱象在很多城市都能能看见。西安那边挺早就开始研究解决方案了,搞了专用红灯等候区,有专门给摩托停车的,还弄AI识别抓拍,那高架、隧道这些最容易闯祸的地方也开始禁行啦。对违规的处罚也不得马虎,武汉直接罚款最高1万元,记24分,可不是真的为劝退,而是让人明白骑行有规矩。

大家在摩托解禁这件事上的看法还不太一样,有人骂它扰乱秩序,有人说这是城市发展该来的多元化,清华的杨新苗教授也提到,现在摩托车市场规模才开了点,解禁确实能给摩托产业叠加利好。像宗申集团的大老板左宗申就说过,这产业潜力大,调整政策能拉的分量不小。

曾经被禁的摩托车,如今逆风回归:从污染元凶到城市新宠背后的真相!-有驾

老张呢,最终没舍得换掉他的嘉陵70,倒是给车子多装了一套ABS。他这人爱懒散地骑着,大家总笑他“不情不愿”,可老张一牵头,年轻的小骑友们就来了劲。骑行活动一约个没停过,连“摩托专用道何时修到二环内”这种话题都逐渐变成焦点。

禁摩令的解与禁背后藏着的不单是门政策活儿,它还有着未来城市交通的样子。摩托放开并不是终点,也许它对我们来说,更像是未来的一部分,一个属于城市、属于所有人的次序化选择。

曾经被禁的摩托车,如今逆风回归:从污染元凶到城市新宠背后的真相!-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