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YU7测评看车企如何在销售服务中脱颖而出?

在智能电动汽车愈发同质化的今天,“性能”早已不再是唯一焦点。小米 YU7 一亮相就因其835公里续航、3.23秒破百和800V平台横扫热榜,被称为“Model Y 终结者”。但真正让人驻足的,是从看车、试驾到购车全流程中那份被“重视”的感觉。而智能工牌,正是在这条用户旅程中,补上了“体验感”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一边感叹YU7的产品力,一边也该问一句:服务准备好了吗?

从YU7测评看车企如何在销售服务中脱颖而出?-有驾

YU7为什么能打动人?不只是快,还很稳

空气动力学设计,是YU7背后的“隐形分”。整车拥有10组贯穿式风道、19个风口,配合40多处局部优化,让风阻系数低到0.245 Cd,比同级车低一个层级。结果是高速更稳,电耗更低。

从YU7测评看车企如何在销售服务中脱颖而出?-有驾

动力方面,Max版的101.7 kWh 三元锂电池加双电机组合,在冬天也能兼顾提速与续航;单电机版居然也敢写上“835 km CLTC”。800 V 架构下,15分钟能补能620公里,补电快得像在便利店买瓶水。

从YU7测评看车企如何在销售服务中脱颖而出?-有驾

再来看内饰,三联Mini LED屏、零重力座椅、135°后排电动放倒——把“体验感”做到极致。特别是车机与澎湃OS的联动,跨屏不用扫码确认,手机打开网页,车机自动同步显示。

试驾场地在北京密云的测试赛道。媒体记录下的一个小细节是并线测试中侧倾角仅4.2°,连老司机都啧啧称奇。再看城市能耗:19.3 kWh/100 km,这在中大型 SUV 里属实“清瘦”,比肩Model Y LR,但空间更大,续航更长。

从YU7测评看车企如何在销售服务中脱颖而出?-有驾

产品是一切的基础。但能否成为爆款,还得看“让人想买”的那双手——销售顾问是否及时回应客户疑问,能否真诚对答每一个小问题。

体验战的本质,是对“人”的洞察和响应

真正决定客户留与走的,往往不是价格,而是那一句“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背后的迟疑。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客户带着爸妈来看车,问“后排能不能放婴儿座椅”“这颜色能不能今晚下订”,销售顾问频频翻小本本、找领导、请示同事。好感瞬间打折。

孙子兵法有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真正的服务升级,也得提前做好“准备动作”。如果销售话术、答疑标准、服务流程仍靠“口口相传”与“老带新”,那再高的流量也难转化。

这时候,智能工牌的价值就凸显了。

智能工牌:把软服务变成硬数据

别小看一枚挂在胸前的小工牌。它其实是个融合了麦克风、4G模块和AI算力的“隐形助理”。客户说话时,它悄悄记录下每一句关键词——空间、充电、安全感……然后实时转写、分类打标签,销售顾问一边聊,一边系统在后台“听懂”需求。

从YU7测评看车企如何在销售服务中脱颖而出?-有驾

这一切,都不是凭感觉,而是有数据,有反馈。比如:客户五分钟内提了三次“电池”,但顾问还没讲到快充系统,工牌立刻震动提醒:“记得讲800V快充,15分钟补能620公里。”

这不是“管人”,而是“帮人”。就像德鲁克说的:“管理的本质不是控制,而是激发潜能。”智能工牌就是把“最佳话术”和“高效流程”从个体经验,变成了可以复制的标准动作。

多行业已验证,转化率提升看得见

某汽车集团在南方8个门店试点智能工牌,仅45天,门店平均转化率提升了12个百分点。背后不是魔法,是复盘。工牌能自动生成客户画像、对话摘要和服务评分,经理可以清楚知道:今天哪位顾问聊得最贴心?哪位还在卡壳?

房地产、医美、家政行业同样适用。智能工牌串起“录音—转写—质检—复盘”四步闭环,用“轻硬件+智能软件”的组合拳,让每一线销售都能更懂客户、更快成交。

特别适合那些想走出“招人—教人—人走经验也带走”死循环的中小企业。

结语:服务的时代,需要工具也需要态度

YU7靠技术赢得目光,智能工牌则用AI让服务落地有声。从产品力到服务力的转型,是每一个线下品牌都绕不过的挑战。

未来,当智能工牌接入大模型语义推理能力,现场就能根据对话自动推荐资料、生成方案,再配合后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无需额外人手,也能实现客户全流程追踪与跟进。

这一切,正在发生。

我是轩竹智能的小轩,善于用AI提升企业获客能力,专注分享提升团队获客能力的方法。今天就这么多,明天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