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定价争议背后:小米汽车真能‘打’下价格吗?

一、热搜里的“罗生门”

2025年3月31日,微博话题#雷军把车的价格打下来#突然冲上热搜。点开词条,却是冰火两重天——有人高喊“雷神再临”,也有人嘲讽“营销碰瓷”。这场争议的源头,是小米首款量产车SU7 Ultra以28.8万元的起售价,比同级性能车低了近10万元。但雷军本人从未说过“把价格打下来”,这场舆论狂欢,从一开始就带着错位的期待。

SU7定价争议背后:小米汽车真能‘打’下价格吗?-有驾

二、撕掉标签:SU7到底贵不贵?

在小米汽车体验店里,销售员常被追问:“这车性价比是不是吊打特斯拉?”答案或许让部分人失望:基础版SU7定价23.9万元,与比亚迪汉EV、小鹏P7等C级电车基本持平。真正引发惊呼的,是搭载双电机、续航破800公里的Ultra版——横向对比蔚来ET7(38.8万元起)、极氪001 FR(76.9万元起),价格确实“砍”到了膝盖。

“SU7 Ultra的成本控制,和小米手机1代一模一样。”一位供应链人士透露,小米通过自研电机、绑定宁德时代“锁价”电池,硬是把性能车成本压低了15%。但这种“性价比”背后也有代价:首批车主吐槽“等车6个月”,产能爬坡期的交付焦虑肉眼可见。

SU7定价争议背后:小米汽车真能‘打’下价格吗?-有驾

三、红米汽车何时来?

争议背后,藏着消费者更深的期待。有网友翻出2011年小米手机1的发布会视频:雷军喊着“为发烧而生”,1999元的定价却比当时山寨机贵出一倍。真正实现“价格屠夫”神话的,是两年后799元的红米。

“汽车不是手机,没法靠走量摊薄成本。”一位新能源车企高管直言,小米当前首要任务是站稳中高端市场,“现在出15万的车,电池成本就能吃掉一半毛利。”但小米内部人士透露,合肥二期工厂投产后,2026年可能推出“青春版”车型,剑指网约车和下沉市场。

SU7定价争议背后:小米汽车真能‘打’下价格吗?-有驾

四、被误解的“价格战”

这场舆论风暴,暴露出公众对小米汽车的两极化认知。在直播间刷屏“1999交个朋友”的年轻人,或许忘了十年前的手机战场:正是小米1的高端试水,才为红米铺平了道路。

“SU7 Ultra瞄准的从来不是‘性价比’。”一位汽车博主试驾后评价,“它用性能车的参数打中端市场,就像当年用旗舰芯片做千元机——降维打击才是小米的老套路。”

SU7定价争议背后:小米汽车真能‘打’下价格吗?-有驾

五、定价权背后的生死局

小米汽车的定价逻辑,折射出新能源市场的残酷现实。2024年国内电车渗透率突破50%后,20-30万元区间已成血海:比亚迪祭出“荣耀版”降价,蔚来推出第二品牌乐道,小鹏靠MONA系列死守份额。

“现在不是打价格战,而是卷成本战。”行业分析师指出,小米的互联网基因或许能玩出新花样:比如通过车载MIUI系统植入广告、订阅智驾服务盈利,甚至复制手机“硬件不赚钱”的模式。

SU7定价争议背后:小米汽车真能‘打’下价格吗?-有驾
#百度带货春令营#一场定价争议,揭开了汽车产业转型的深层博弈。当消费者用手机的性价比逻辑审视电车时,雷军或许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正如12年前没人料到红米会改写行业规则,谁敢断言小米汽车不会在产能爬坡后,甩出下一张颠覆性的底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