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会期待泡面碗里出现包装图上的大块牛肉?倘若对此存疑,那又为何在购车时轻易相信厂商的宣传说辞呢?
不久前,我对星途品牌的星纪元ES进行了试驾体验,这款车型在网络上引发了诸多争议。作为奇瑞旗下的高端产品线,星途在市场中的存在感长期较为薄弱。然而,自去年年末星纪元ES上市后,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目光。其一,这款车型是星途品牌推出的首款纯电动轿车;其二,它与奇瑞和华为合作打造的智界S7基于同一奇瑞E0X平台打造,同属C级车范畴,且价格区间存在部分重叠,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不禁让人产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加之新车上市不久便开启官降模式,以价格战策略抢夺市场,进一步提升了话题热度。
那么,星纪元ES的实际驾乘感受与厂家宣传是否相符?接下来,我将结合亲身体验,为大家带来客观的评测分享。
进入星纪元ES的官方网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醒目的宣传标语“舒适,不同凡响”,明确传递出产品主打舒适性的定位。继续浏览页面可以发现,从外观设计、内饰布局,到底盘调校、能耗表现,这款车型均围绕舒适性展开宣传。
先看车辆的低风阻特性,官方宣称其风阻系数达到0.205,这一数值确实相当出色。不过,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具体的风阻系数数值意义不大,大家更关注的是低风阻能够带来怎样的实际体验。从外观设计来看,低风阻意味着流畅的车身线条。星纪元ES车长4945毫米,轴距达3米,轴长比接近黄金比例。车身高度约为车轮外径的两倍,平缓的腰线与水切线设计,搭配后部微微上扬的造型,以及平滑下压的溜背车顶,使整车视觉重心恰好位于B柱位置,呈现出和谐平衡的美感。
除了造型优势,低风阻还能带来低风噪与低能耗的双重收益,这两点将在动态试驾环节进行验证。
再看厂家着重宣传的前脸两侧交互灯配置,该系统能够显示多种动态图案,如可爱的小猫形象、实时电量百分比等。用户可通过车机系统在11种预设图案中自由选择,未来还有望通过OTA升级解锁更多样式。需要注意的是,这项配置并非全系标配,仅高配车型搭载。由于车内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到显示效果,因此该配置更多是为了提升车辆的对外展示效果。
另一大宣传亮点——电动尾翼同样仅在四驱性能版车型上配备。其工作逻辑为:当车速达到90公里/小时时,尾翼开启第一级角度;车速提升至110公里/小时时,开启第二级角度。如果单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理应设置一键开启功能。由此推测,电动尾翼的核心作用在于根据不同车速为车身提供相应的下压力,以增强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这一点同样需要在动态试驾中进行验证。
空间表现方面,官方宣称该车得房率达到70.2%。实际体验中,前排坐姿表现良好,成功规避了纯电动车因电池布局导致地板过高、坐姿上扬的常见问题。以我1米78的身高为例,将座椅调至最低位置后,甚至能感受到类似燃油车的深陷坐姿。当前排调整至合适坐姿后,后排腿部空间超过两拳,纵向空间充裕;后排地板全平设计,横向宽度足够,可轻松容纳三名乘客。不过,受溜背造型影响,后排头部空间略显局促,且座椅臀点较低,导致大长腿乘客乘坐时,大腿与坐垫之间存在一定空隙。这是溜背车型普遍存在的问题,只能在造型美观与空间实用性之间寻求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星纪元ES采用了超大后风窗设计,延伸至接近B柱位置,有效拓展了后排头部空间。双层镀银材质的运用,理论上具备良好的隔热防晒效果,具体表现还需等待夏季实际检验。
空调与座椅配置方面,厂家给出的名称颇具科技感——“双层流三区智能空调”与“星云座椅”。从功能角度解读,双层流空调可实现分层送风,营造类似地暖的脚部取暖效果或上部空间对流供暖;三区则代表分区独立温控。实际体验发现,该车配备双热源系统,集成PTC加热与热泵技术,冬季启动即可快速输出暖风。座椅方面,虽然未搭载过于复杂的黑科技,但实用性功能一应俱全,电动调节、腿托腰托头枕调节、通风加热按摩功能均有配备,按摩覆盖背部区域且力度适中。座椅填充物弹性出色,采用Nappa真皮材质,并配备头枕音响;前排支持一键躺倒,后排座椅的坐垫长度与靠背角度设计合理。总体而言,空调与座椅配置符合车型定位,确实围绕舒适性进行设计,但厂家的宣传表述较为简略,若不亲自体验,很难理解其实际功能,可见奇瑞在产品宣传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谈到AI座舱,就不得不提车机系统。星纪元ES搭载的是奇瑞自主研发的车机系统,其实际表现如何?如果与星途品牌以往的车机系统相比,确实实现了显著升级。但由于这款车型自诞生起便与智界S7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消费者难免将其与华为鸿蒙系统进行对比,而在这方面,星纪元ES确实存在差距。无论是UI设计还是菜单逻辑,都与鸿蒙系统存在明显不足,且搭载的8155芯片在2024年已略显过时。此外,部分常用功能如驾驶模式切换、底盘参数设置等,被隐藏在较深的菜单层级中,建议在一级菜单中增设快捷入口,以提升操作便利性。
语音交互方面,星纪元ES搭载了科大讯飞星火AI大模型,顺应了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相较于传统指令库式语音控制,AI大模型使语音交互更加灵活自然。考虑到该车内饰采用极简设计,实体按键较少,AI语音功能的实用性得到进一步凸显。
底盘配置是星纪元ES的一大宣传重点,其核心亮点包括空气悬架+CDC电磁减震系统,以及全铝底盘+一体式压铸工艺。除入门版车型外,其他版本均标配上述配置。单从硬件层面来看,20万级别的车型能够配备这些高端配置确实颇具吸引力,但最终的实际表现仍需通过试驾检验。
实际驾驶中发现,该车支持悬架高度与硬度调节,同时可对方向盘、刹车踏板的操作风格进行个性化设置。整体而言,悬架调校偏向舒适风格,即便调至运动模式,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韧性。在激烈驾驶场景下,如急打方向时,空气悬架与CDC电磁减震系统能够有效抑制车身侧倾,兼顾舒适性与支撑性,因此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配备空悬+CDC的版本。若追求极致舒适,可将悬架调至最高高度、最软硬度,此时驾乘感受甚至接近SUV车型。
操控性能方面,星纪元ES的转向比设定较小,方向盘响应灵敏,小幅转动即可实现较大的转向角度。精准的指向性与零虚位设计,使其操控风格更偏向运动化,在城市道路中穿梭自如。紧急变道时,全铝底盘与一体式压铸工艺赋予车辆扎实且轻盈的底盘质感。在电动车动力性能普遍过剩的当下,底盘调校水平已成为决定驾驶体验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验证前文遗留的问题:高速行驶时的风噪表现,以及电动尾翼对车辆稳定性的提升效果。实测结果显示,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十分安静,这得益于低风阻设计与出色的隔音工程。同时,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稳定性良好,电动尾翼有效发挥了空气动力学作用,未出现因车速提升导致的车身发飘现象。
最后来看800V高压平台的实际表现。有人认为800V高压平台的核心优势仅在于快速充电,实际上,该技术对提升车辆性能、降低能耗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实测数据显示,该车百公里能耗为15度电,10分钟补能可达71公里,在冬季用车场景与常规补能条件下,这样的表现值得肯定。
综合试驾体验来看,星纪元ES的大部分宣传亮点经实际验证确实名副其实,如低风阻设计、电动尾翼功能、宽敞的车内空间以及出色的底盘调校等。部分配置虽未达到行业顶尖水平,但也有着不错的表现,包括座椅舒适性、空调功能、音响效果、AI语音交互以及能耗控制等。当然,车机系统仍有优化空间。
此次试驾结果与我的预期有所不同。原本设想挖掘出产品宣传与实际体验之间的差距,然而事实却是,奇瑞星途在宣传星纪元ES时显得过于保守,许多产品亮点未能充分展开介绍。从宣传策略角度来看,奇瑞或许可以借鉴新势力品牌的营销经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传播效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