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万块钱瞄准中高级玩家,领克这次是真想让大家开上“武装到牙齿”的智能混动轿车,直接把竞争对手的饭碗打得哐哐响。
话说,9 月 8 号,领克 10 EM-P就这么不声不响地在自家 CMA Evo 架构上溜达出来,搞出个中大型插混四驱的狠角色。你别小看这车,光是动力参数摆出来,很多人就得挠头:你见过市面上同价位车,系统综合功率能给你干到 390kW、扭矩上来就是 755N・m的吗?双电机加 1.5T 专属混动发动机,零百加速 5.1 秒,说实话,一脚油下去,可能你的小心脏得提前倒腾一下。不用担心“蔫儿”,亏电油耗据说也就是 4.2 个油一百公里,纯电续航分成了120公里跟240公里两档,最大电池 38.2kWh,拉个横幅吹—“就算跑远道,综合能干到一千来公里”,谁还敢吐槽新能源车续航焦虑?
安全这件事,领克也没马虎。底盘玩得花,看前双叉臂、后五连杆、CDC 可变阻尼系统,明摆着是要让你玩操控玩得不服气。过弯儿带劲、坑洼路见都得软一手。要说心脏是动力,那骨架绝对是安全的关键,高强钢自己用上七成多。电池更是摆明了“挤你不怕、扎你也没事”,神盾金砖电池直接针刺过“酷刑”都纹丝不动。这一套折腾下来,有点钢铁侠的意思了,安全妥妥的。
再看科技这块,领克是真的头铁。20 万区间丢进英伟达 Thor 芯片是什么操作?要知道,这芯片算力高得离谱,700TOPS,别说车机用,感觉做个小型人工智能实验都不吃力。再标配激光雷达、千里浩瀚 H7 系统,上高速直接 NOA 自动辅助驾驶,“超级巡航”不是你喊着玩的。自动倒车泊车什么的,有了雷达和算力,下雨刮风也都够灵活。车机系统那是旗舰手机体验,反应快到让你怀疑是不是提前到了 2030 年。
定价呢?25 万级切入,看着油车傻眼,混动车咬牙,新能源再观望。数据一通刷下来,难怪有人直呼:“原来花这个价能买到这么秀的配置?”这当然不是啥小打小闹。领克被业界看作混动轿车市场“破局者”,主要因为把高性能、高智能、高安全叠加一起卖,还不溢价卖情怀,直接打进性价比区间。你琢磨下,20多万预算买插混,动能、电能、智商在线,续航还吓人,这操作,合资大户都要冒冷汗了。
买车就是这样,光图动力还不行,省油环保也得跟上。想当年家用轿车一白遮百丑,现在谁还拿个“乖乖肉”造型就敢标十几万、二十几万?性能装潢、智能装备、续航实力,哪一头弱了,都得被“喷”。现在想想,是不是咱们中国品牌掀桌子的时机?网友讨论“一辆车能不能同时满足上班通勤、假日自驾、技术体验、家人安全”,领克掏出来一个包揽选手,你说爽不爽?
不过,再好的东西也得讲究个体验感,“数据狂魔”归“数据狂魔”,真上路好不好开、自动辅助神不神、冬天掉不掉电、保值行不行,这些问题还真得时间来验证。有人调侃:“你别看配置那么猛,理发师的剪刀再锋利,我自己用糟不糟糟呢?”所以,车主口碑到时候肯定要炸锅,不论是吐槽还是点赞,真实路测才算数。
有一点还挺耐人琢磨,领克这步棋,显然不只盯着插混市场,新能源、燃油、智驾一锅端。“买菜、带娃、赶会、兜风”都能安排上,谁还缺这么全能的家用车?不过,花二十多万买辆混动车,这钱花得舒坦不舒坦,脑袋热一时不顶事,若干年后能不能省心,估计很多人心里都留了个结。这问题估计大神们各有各的理,有人怕“新科技不抱稳”,有人为智能买单,究竟值不值,咱还得看市场怎么说。
另外,行业里有点“内卷过头”的意思了,厂家基本都是“生死看淡、干就完了”,自动驾驶搞、动力猛发、智舱玩花样,只要不翻车,消费者都觉得值。目前车圈的风气,有点像是“谁都不想做备胎”,拼的就是综合硬实力。可见,这不是以前那种“买车就为遮风挡雨拉家带口”那么简单了,科技范儿、智能体验都成了标配。
再三想想,现在的选车,真成了个技术活。预算卡着,需求多样,每家企业各放狠招,普通人要挑到称心如意的那一款,哪有那么容易。万一选错,就像打王者开局被队友送双杀,吐槽都没处说。
这么说来,大家怎么看领克 10 EM-P 这样的车?买车究竟该冲动一点“图个新鲜”,还是苛刻得跟查家谱似的死磕每项参数?关键问题来了:你愿意为智能化和高性能付费,还是更信赖那些“万年老将”的沉稳?谁会成为下一个车市赢家,可真说不准——说不定哪天转折点就悄悄来了。
话题聊到这,谁觉得自家车还能打,或者是见过更拉风的技术,欢迎下场互怼补刀。领克这盘操作,你押不押宝?咱们评论区见分晓!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