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市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可能不少关注汽车的朋友都注意到了。
睿蓝汽车放出消息,说他们家要在8月18号发布一款新车,名字还挺可爱,叫“蓝精灵”。
预告图一出来,大家一看,嘿,这小车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呢?
方方正正的,小巧玲珑,活脱脱就是吉利家那台卖得挺火的熊猫mini嘛。
很多人心里就犯嘀咕了,这是怎么回事?
是吉利给熊猫mini出了个特别版,还是说这睿蓝汽车在模仿?
其实这事儿没那么复杂,也不是什么山寨,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现在一种很常见的玩法,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来龙去脉给大家好好聊聊,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首先,咱们得确认一下,这睿蓝蓝精灵和吉利熊猫mini到底是不是“亲兄弟”。
这事儿不用猜,去查查工信部的申报信息就一清二楚了,那里头的数据可是做不了假的。
咱们把这两台车放一起比一比,就像玩“找不同”游戏一样。
从外观上看,这两台车的大体轮廓和造型可以说是一模一样,都是那种三门四座的微型电动车设计,特别适合在城市里穿梭代步。
不同之处在于一些细节,比如蓝精灵换了新样式的前后保险杠,轮圈的造型也不太一样。
这就好比双胞胎兄弟,虽然长得一样,但穿的衣服和鞋子品牌不同,总得有点个人特色。
再看尺寸,这可是最关键的证据。
睿蓝蓝精灵的车身长宽高是3100毫米、1558毫米、1610毫米,而决定一辆车内部空间和基础结构的核心数据——轴距,也就是前后轮之间的距离,是2015毫米。
巧了不是,这个2015毫米的轴距,跟吉利熊猫mini的数据是分毫不差,完全一样。
在汽车制造行业里,轴距一样,就基本说明这两台车用的是同一个生产平台,说白了,就是它们的“骨架”和“地基”是同一个。
这就好比用同一套图纸盖出来的两栋别墅,里面的装修风格可以不一样,但主体结构是完全相同的。
最后看动力,蓝精灵用的是一台最大功率30千瓦的电动机,最高时速能开到100公里,电池用的是17.03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官方标的续航里程是210公里。
这一套动力系统,也和吉利熊猫mini的主销车型配置高度重合。
所以,事实很清楚了,睿蓝蓝精灵,本质上就是一台挂着睿蓝车标的吉利熊猫mini。
那么,问题就来了,很多人肯定想不通,吉利自己有熊猫mini,卖得好好的,为什么还要让旗下的睿蓝品牌再造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车出来呢?
这不是自己跟自己抢生意,左手打右手吗?
其实,这正是像吉利这样的大型汽车集团精明的地方,也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商业策略。
首先,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为了省钱,也就是控制成本。
大家可能不知道,从零开始研发一款全新的汽车,从画设计图到建生产线,那投入是巨大的,花个几十亿都是家常便饭。
而如果在一个已经非常成熟、并且经过了市场检验的平台上(比如熊猫mini的平台)再开发一款新车,那研发成本就能省下一大半。
省下来的钱干什么用呢?
可以把车价定得更低,让利给消费者,也可以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给车子加上更多的配置,提升性价比。
这笔账,车企算得比谁都清楚。
其次,这是为了更好地占领市场,也就是所谓的“多生孩子好打架”。
睿蓝这个品牌,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熟悉。
它本身是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的一个品牌,最初的定位和主攻方向是做出租车、网约车市场的“换电”业务。
现在,睿蓝也想在咱们普通老百姓的私家车市场里分一杯羹。
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最快、最稳妥进入市场的方式,就是直接利用集团内部现成的、成熟的车型。
吉利品牌和睿蓝品牌,可以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
比如,吉利熊猫mini可能主打一二线城市,注重品牌和品质的年轻家庭;而睿蓝蓝精灵,或许可以主攻三四线城市,或者通过更灵活的线上销售模式,吸引对价格更敏感的消费者。
这就好比一个大的饮料公司,既有可口可乐,也有雪碧,虽然都是甜味汽水,但口味和品牌形象不同,能吸引不同的顾客,最终把整个市场的份额都尽可能多地拿到自己手里。
再者,这样做也能让工厂的生产线效率最大化。
一条汽车生产线投资巨大,如果只生产一款车型,万一这款车市场反应不好,生产线开工不足,那每天都在亏钱。
但如果这条生产线能同时生产熊猫mini和蓝精灵两款车,就能让设备一直转起来,平摊了制造成本,整个体系运转起来就更健康。
所以说,这并非简单的“自己打自己”,而是一套精密的市场组合拳,体现了吉利作为国内汽车巨头在资源整合和市场布局上的深思熟虑。
当然,理想很美好,但现实的市场竞争可是相当残酷的。
睿蓝蓝精灵即将进入的这个纯电微型车市场,可以说已经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里竞争最激烈、最“卷”的领域之一,堪称一片“红海”。
我们看看它都要面对哪些强大的对手。
首先是这个级别的开创者和绝对的王者——五菱宏光MINIEV,这台车累计销量早就突破了百万辆,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存在,是所有同类车型绕不开的标杆。
然后就是它自己的“同门师兄”吉利熊猫mini,凭借可爱的外形和吉利的品牌影响力,已经站稳了脚跟。
除此之外,还有长安汽车的Lumin、奇瑞的QQ冰淇淋、一汽奔腾的小马等等,这些车背后也都是实力雄厚的大车企,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早就把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
在这样强手如林的环境下,睿蓝作为一个在普通消费者心中认知度还不高的品牌,要想杀出重围,难度可想而知。
品牌影响力弱是它最大的短板。
因此,它要想获得成功,唯一的出路,也是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拿出极高的性价比。
说得再直白一点,睿蓝蓝精灵必须给出一个让消费者无法拒绝的理由。
要么,在配置和熊猫mini差不多的情况下,价格上给出足够的诚意,比熊猫mini再便宜个几千块钱,用实实在在的优惠打动人心。
要么,在价格和熊猫mini持平的基础上,拿出“别人没有我有”的配置,比如说全系标配快充功能,或者提供更长的保修期,再或者搭载更好用的智能车机系统。
总之,它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能够吸引人的卖点。
这场即将上演的微型电动车大战,其实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
这种激烈的内部竞争,虽然看起来残酷,但它也逼迫着所有厂家不断进步,不断想办法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广大的消费者。
我们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技术更先进、选择更多样、品质更可靠的汽车,这本身就是一件大好事,也正是中国汽车品牌能够越来越强大的根本原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