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业绩创新高,自主品牌翻身,新能源和海外双线增长

说到最近的车圈,那“卷王”非上汽集团莫属了。咱们不妨先来抛个干货——今年上半年的那份业绩报告简直能让很多老板乐得睡不着觉,财报刚亮出来就已经快成“年度爽文”。谁能想到,在车市还处于半推半就、大家都小心翼翼探路的时候,上汽却已经冲到了榜首。这其中究竟有没有啥猫腻?单靠几组数字就能撑起整个蓝图吗?这一波销量与利润,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还是说有啥不为人知的“套路”?不少网友都开始敲键盘:“这成绩靠谱吗?”、“自主到底能不能翻身?”、“是不是背后有打鸡血的扶持?”说起上汽,怎么感觉总有种要探秘的冲动,搞不好,咱侃一侃,能扒出点脉络出来。

表面一看,上汽集团半年报就四个字——“亮瞎眼”。总营收接近三千亿,同比增长超5%;啥叫暴力反弹?扣非归母净利润增了四倍有余——432.2%,后面这个百分比,实在是有点逆天,直接把不少“同学”拍在了地板上。今年上半年销量一如既往的稳居全国第一,单月七连涨,终端交付更是一个顶俩。数字虽冰冷,可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上汽从销售到利润一路猛冲?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路在悄悄发力?商业故事里,最看重的还是细水长流——别光靠一时爆发,关键还得可持续,能打得久、打得稳。上汽,这次是真靠产品硬实力,还是说“政策补贴”与“营销之神”的混合操作?

上汽业绩创新高,自主品牌翻身,新能源和海外双线增长-有驾

其实,这份靓丽的成绩单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背后真有一些新打法。今年咱们国家各种“以旧换新”政策和地方政府促消费,几乎是明着跟大家说:“快买车,快置换!”而上汽这边,配合补贴、礼包、售后权益,一个不落,干得是相当到位。要说最近行业里哪家最会玩政策赋能,估计不少同行都得看上汽的操作。可话又说回来了,所有企业都能推补贴,真的就能人人吃到红利吗?显然不是,这还得靠落地和执行力。

另一个能让业界点头称赞的,便是自主品牌“一体化”管理思路。听上去挺高大上,其实就是把原本分散的生产销售环节一锅端,把原来“你干你的,我玩我的”的局面,拧成了一股绳。乘用车这边学了华为的IPD和IPMS模式,听说一套流程下来,产品开发周期从两年多压到只剩下18个月,会玩就是这么任性。商用车这块也是大刀阔斧,成立董事会、调整协同,把销售服务资源用到“极致”,做得扎实。说个直白点,这套“大乘用车+大商用车”双轮驱动,把以前大家喊一喊口号、结果各自为战的情况改成了“齐心协力、力往一处使”。

但归根结底,是不是把组织架构重新丈量几遍、贴上几个“新名词”,就能立马起飞?未必,上汽的杀手锏其实是自身技术底子和出海战略。你想啊,每年各种技术投入一撸到底,搞到十年砸进千亿级别资金,累计还拿下两万六千多项专利,你不服都不行。国外车企不少还在原地转圈抓芯片供应链,上汽这边已经率先玩起国产芯片,装车率突破28%,速度之快可以管它叫“车市大飞跃”。有这实力,想跟人谈合作、谈海外扩张,那是真的底气十足。

其实这场亮眼业绩的底气,还不只是传统挣钱套路,更多是“新三驾马车”的全阵列冲刺。自主品牌销量不仅是稳增,基本已经站稳了主角地位。算算今年7月,‘自主’品牌卖了21.4万辆,同比提升将近四成。算到整个上半年,累计出货151.8万辆,两位数增长那是妥妥的。这说明啥?咱现在每卖三辆车,有两辆就是自主品牌。过去“不温不火”、总被诟病的自主阵营,这下直接成了核心增长极。用句网友的话:“上汽真的翻身了!”更妙的是,自主品牌背后不是“喊口号”,而是硬核战略赋能——组织重构、技术打底、全链条资源统一作战,这才是大厂该有的姿态。

再往技术层面挖一挖,你会发现上汽正往“智电”这个方向死磕。新能源这一块,不仅销量一路标红,还有各路技术花样。七月份新能源车十万多辆,涨幅快65%。整年度算下来,1-7月新能源交付76.4万辆,增幅43.5%。新能源领域你说跑不过别人?不存在,上汽直接“跑赢大盘”。不少企业还在新能源转型的起跑线上犹犹豫豫,上汽早就把赛道活生生拓宽。而且不好意思,还得顺手拎上海外市场。七月海外卖了8.2万辆,欧洲交付突破18万。MG品牌硬生生克服关税壁垒,居然还能连续夺冠。这种“内外双飞”的增长模式,是真的很少见。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海外业务这“三驾马车”,过去常被人吐槽“谁也拉不动”,现在却都在飙车。不是说,哪个领域一时火,剩下的就掉链子。合资品牌还没落下,反而企稳回升,单月同比涨了26.1%。国产自主和合资矩阵一体推进,真有点“全村的希望”即视感。不少人说:这是改革红利开始释放,也是上汽战略全面奏效。

上汽业绩创新高,自主品牌翻身,新能源和海外双线增长-有驾

说到核心竞争力,什么样的产品才可能让业绩和销量两开花?说白了,你买车图啥?要么涂个技术新、要么看售后保障、又或者就要品牌够硬气。今年不少新车型如雨后春笋冒出来,荣威纯电D6、智己L6、GL8陆尚、宝骏享境一通上新,产品矩阵成为“百花齐放”。而不是单凭一两款主打硬撑场面,这种差异化的竞争,无疑带来了更多用户选择。

平台技术这块更值得玩味。上汽现在啥都能做,纯电、混动、氢能平台,电池、电驱、智能车全栈方案一样不落。特别是那“魔方”电池,大约已经上车超50万辆,零热失控,懂行的人都知道行业里的电池安全性简直是个风口浪尖。最新上市的MG4搭载半固态电池,做十针三向穿刺实验竟然不冒烟、不起火,这就像给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上汽业绩创新高,自主品牌翻身,新能源和海外双线增长-有驾

智能化方面,上汽也不是光喊口号。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成为国内唯一乘用车和商用车双领域智能网联示范运营牌照的企业。国产芯片装车率突破28%,还和地平线等企业深度纠缠,往高端芯片死磕。目前“生态域”智能座舱与OPPO联手开发,已经在自主车型应用。智驾大模型搭载到智己L6实现量产——这些新鲜事,放在同行里着实令很多人侧目。

产品与技术不止在国内玩得转,出海也是一把好手。海外市场已形成“欧洲三十万辆级”、五个“五万辆级”区域市场,累计海外销量竟然突破600万辆。有人吐槽国内市场竞争太卷了,上汽已经开始“两条腿”走路,把国际市场作为新的增长极。欧洲市场的爆发,MG品牌“转正”成功,成了流量明星。

到下半年,上汽的玩法更有点像“狂飙”。八月份各路新品轮番登场,光MG4、新一代LS6、奥迪E5 Sportback、尚界H5就够让市场看花眼。别克“真龙”增程系统首搭至境L7,智能化“加油包”也是持续上新。业内一致认为,上汽这波新品密集发布,是深化改革后的重要动作,也是站稳新能源转型赛道的关键一役。

再看合资品牌与大厂合作,上汽和华为缘分加深,“尚界”爆款有望在20万元区间杀出重围。华为智能辅助驾驶赋能下,尚界H5极可能成为抢占市场的“新黑马”。和OPPO共同研发的智能座舱上线,也是主流科技圈里难得的联名好戏。技术强、品牌硬、出海远、合作深,这才是现在车圈大厂该有的基本盘。

回头盘点,上汽集团这波业绩与销量突围,并非简单烧补贴、冲营销、靠幸运,而是多维深耕的积淀显现。产品上抢创新,技术上砸投入,渠道市场双轮驱动,调结构、拼出海、玩智能化、抓合作,把自己从“传统车企”升级成了“新物种”。谁还敢说它只是老牌车厂?其实正在改写大家对车市巨头的想象,算是新时代汽车行业里的一匹“黑马”。

上汽业绩创新高,自主品牌翻身,新能源和海外双线增长-有驾

当然话说回来,这场亮眼“疾跑”能否持续?未来一年,车市还会不会再次出现洗牌?品牌、技术、渠道、合作,哪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影响全局。这场风暴下真的需要企业不断突破自我,深挖内核,持续改革。上汽这车已经开足马力,但乘客们得随时关注“前方路况”, 谁都不敢轻言胜利。

行文至此,你对上汽集团这波业绩与销量爆发怎么看?有兴趣参与一下讨论吗?大家都来聊聊,未来“自主”能走多远,又有哪些车企值得追捧?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