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湃|订单狂欢后,小米需要跨过产能与质量两道坎儿
各位车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小米汽车YU7。自从亮相以来,它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了巨大波澜。首销成绩更是让人咋舌,仅3分钟大定就突破20万台,1小时更是冲到了28.9万台。这惊人的订单量,无疑彰显了小米YU7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小米YU7之所以能这么火,原因可不少。从产品力上看,它继承了小米SU7的优势并有所创新。那家族设计语言,长车头短车尾搭配内翻式电动隐藏式门把手、无边框车门、环状贯穿式尾灯,不仅颜值高,还兼顾了空气动力学,风阻系数低至0.245Cd。动力续航方面,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版本,四驱高性能版零百加速仅3.23秒,续航高835公里,还支持800V高压快充。智能座舱更是科技感十足,澎湃OS车机系统实现手-车-家无缝互联。
小米品牌生态与营销也为YU7成功助力。多年来在智能手机、家电领域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庞大的“米粉”群体,让消费者对小米汽车充满期待。雷军亲自站台,强调对标特斯拉Model Y,以“高性能+高性价比”定位,吸引了不少追求品质与科技的消费者。
不过,狂欢之后,小米汽车也迎来了挑战。订单爆发式增长,让产能压力凸显。目前小米汽车一期工厂年产能仅15万辆,SU7已占据大量产能,二期工厂量产时间尚不明确。面对24万份锁定订单,部分消费者可能要等到2027年初才能提车,这很容易引发不满,影响品牌口碑。
质量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赛道测试中,YU7在连续高强度制动后刹车盘起火,虽然官方回应是极端工况下制动片有机物材料起火,但依然引发了公众对车辆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担忧。还有网友反映,下单时显示的功能与实际到车存在差异,门店展车零部件质量控制也有问题。
#每日汽车资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