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
说的是一辆摩托车,还是一辆挺有名的意大利杜卡迪,被拿出来拍卖。
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稀奇的,但关键在于这辆车的状态。
它是一辆1999年生产的车,到现在已经26年了,可它从来没有上过路,连轮胎都没沾过地。
从它在工厂里被生产出来的那一刻起,就一直被原封不动地装在一个大木头箱子里,成了一件名副其实的“库存货”,或者说,更像一个“时间胶囊”。
这事儿一出来,大家就很好奇了,这么一辆放了二十多年的“新车”,它到底还值不值钱?
买它的人又是图个什么呢?
这辆车是杜卡迪公司在1999年推出的一个型号,叫做996 SPS。
对于不熟悉摩托车的朋友来说,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但只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绝对是摩托车里的顶级跑车,是很多车迷心中的梦想之车。
这个“SPS”的后缀,意思就是“运动量产特别版”,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能参加世界级的摩托车比赛(WSBK),厂家按照比赛规定,必须先生产一批卖给普通消费者,然后才能用这个型号的车去比赛。
所以,能买到这辆车的人,相当于买了一辆可以合法上路的赛车,性能非常强悍。
它的发动机是杜卡迪标志性的L形双缸发动机,排量有996cc,能输出123匹的马力。
车上用的也都是当时最好的零件,比如瑞典Ohlins品牌的减震器和意大利Marchesini品牌的轮圈,为了减轻重量,发动机里面甚至用上了昂贵的钛合金零件。
可以说,在26年前,这就是摩托车界的“法拉利”。
这辆车的经历也挺传奇的。
它是这个型号里生产的第181辆,从意大利的工厂下线后,就被一位瑞典的收藏家买走了。
这位收藏家显然是把它当宝贝一样看待,没有拆开箱子,就这么原封不动地收藏了十几年。
后来,这辆车又被一位意大利的经销商买下,这位经销商同样没有打开它,又放了好几年。
直到现在,他才决定把这个“宝贝”放到一个叫`bringatrailer`的国际知名拍卖网站上,让全世界的爱好者来竞价。
当网站上公布了这辆车的详细照片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大家拿着放大镜一样仔细研究这些图片,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细节。
首先是发动机上用来密封的胶。
我们知道,机器的部件结合处都需要打密封胶来防止漏油。
但这辆车上的密封胶,打得歪歪扭扭,还有不少溢了出来,看起来相当粗糙,有点像街边修理铺的手艺。
有网友就开玩笑说,这要是在二手车市场,谁跟我说这是原厂出来的,我肯定不信。
还有车架上金属焊接的焊点,也显得有些粗犷,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摩托车,焊点那么均匀漂亮。
看到这些细节,有人就开始诟病说杜卡迪的做工不行。
但实际上,这恰恰反映了那个年代欧洲高性能产品的一种制造理念。
当时像杜卡迪这样的厂家,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如何让车子跑得更快、性能更强上,对于这些不影响性能的表面功夫,可能就没那么在意。
这和现在的情况很不一样。
如今,随着全球制造业水平的提升,无论是进口品牌还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摩托车品牌,在制造工艺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现在我们花几万块钱买一辆国产的精品摩托车,它的车架焊接、烤漆质量、零件的精细程度,可能都比这辆二十多年前的顶级跑车要好。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
当然,岁月是无情的,即使是放在箱子里。
照片里也暴露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因为存放时间太长了,控制离合器的一个小油壶里的液压油发生了泄漏。
这种油有一定的腐蚀性,漏出来之后,把旁边大灯的一个塑料支撑件给腐蚀坏了。
虽然卖家说会附送一个新的零件,但这件事情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一台从来没动过的“全新”老车,并不等于是一台状态完好的车。
它里面的所有橡胶管路、密封圈、各种油液,甚至轮胎,都可能因为老化而失效了。
如果真想让它跑起来,必须进行一次非常彻底的翻新和更换,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就带来了最核心的问题:花大价钱买这么一辆车,到底是为了什么?
目前网站上的竞拍价格已经超过了两万欧元,换算成人民币超过了十五万元,而且这还远不是最终的成交价。
花这么多钱,买一个不能直接骑,甚至可能永远都不会去骑的“工业古董”,值得吗?
其实,对于买家来说,这辆车的价值已经不在于它作为交通工具的属性了。
它的最大价值,恰恰就在于它“26年原封未动”这个故事,以及里程表上那个“0”公里。
它已经成了一件艺术品,一个承载着特定时代技术、设计和品牌精神的象征物。
买下它的人,很可能是一位顶级的收藏家,他会继续把它存放在恒温恒湿的车库里,作为自己收藏生涯中的一个亮点。
一旦这辆车被拆箱、加油、点火、上路行驶,它身上那种“穿越时空”的神秘光环就消失了,价值会立刻大打折扣,从一件独一无二的“时间胶囊”,变成一辆普通的、只不过比较稀有的二手老车。
说起来,类似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
就在不久前,也有一辆2005年生产的本田CBR1000RR“火刃”摩托车,同样是在箱子里存放了近二十年之后被拿出来拍卖。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对比。
杜卡迪代表的是意大利式的激情和浪漫,性能至上,不拘小节。
而本田则代表了日本制造业的严谨、可靠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很多人都相信,那台本田即使放了二十年,只要换上新电瓶和油液,很可能一触即发,状态完美。
而这台杜卡迪,则充满了未知和“惊喜”,那些粗糙的细节和岁月留下的瑕疵,反而成了它性格的一部分。
这两种不同的造车哲学,也吸引着不同类型的爱好者。
所以说,这台封存了26年的杜卡迪拍卖事件,已经超越了一辆摩托车买卖的范畴。
它让我们看到了时间的威力,看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工业文化差异,也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价值”。
对于这辆红色的意大利猛兽来说,它最好的归宿,或许就是继续在那个木箱里沉睡下去,把1999年的那个瞬间,永远地定格下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