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

这批M类客车新品名副其实地“拉爆”了行业的朋友圈,要说新鲜感,光是苏州金龙新V14系“大三轴”营运版,南京金龙鸿途智巴,外加珠海广通那些脸谱系列客制公交,一水儿的百家争艳,确实让人有点目不暇接。你要说现在的客车市场卷到什么程度?来,跟我一起扒一扒这期的新品公示,绝对让你感受到什么叫“内卷天花板”。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咱们先来点“干货”开胃。这个月的新品,覆盖4.8-18米的十九种细分规格,中轻型就占了八成。短短一个月,大车、小车、轻客纷纷上阵,“既要体量、又要灵活”,厂商搞得比考研还卷。公交领域5.9-18米的13个规格里,8.5米成了“宇宙顶流”,一个人独占20%的蛋糕,在大巴圈彻底稳了C位。而应对各地招标,那些10米以上的巨无霸和7.2、7.7米的“零后悬”爆冷杀出,又把同规格的老玩家都勤快地叫醒来“练现役”。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讲点“重头戏”。苏州金龙V14“大三轴”KLQ6146BAE61,直接把新V平台从8-13米一路加长到13.7米。这尺度,安排得明明白白,什么双风挡、3695mm车高、6.5米轴距、规规整整的行李舱,24-56座豪华+小商务方案,潍柴11.5L、430马力柴油机,实打实的铁汉子配置。油耗22.56L/100km,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夸张,明显是奔着高端营运市场去的。而且你看2025年这一茬,宇通、中通、大金龙都上“大三轴”新款,整个营运赛道就是“卷字当头”,谁慢一步,谁就只能喝汤不喝肉。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南京金龙的“鸿途智巴”更有一手,产品资源利用拉满,前后灯具用自家鸿途新款,车身结构也是重新做了功课。5445mm的车长、3680mm轴距,扩展了宁德时代电池,配备广州锐湃180kW电驱,什么广汽埃安、昊铂HT之前都用过。这波商乘跨界是真不赖,还有“都市精灵”“小维”“彩虹”等商标,你挑一个不心动算我输。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珠海广通则直接针对珠海公交招标推脸谱系列GTQ6117BEVB30,啥叫“主流大厂的定制心态”?长至10.7米却轴距新低、后悬3.2米,做到了前悬不变,载97/85人,搭配宁德时代超大电池,550公里无压力!同行比如金龙、奇瑞、申沃也爱搞10.7米,空间和底盘布局“那叫一个丝滑”。12米级GTQ6127BEVB30则是“应招必上”,参数跟座位版持平,结果轴距微调、布置简洁、续航更猛(720公里),根本不给竞争对手游刃有余的机会。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说到底,现在公交行业的结构转型完全被“零后悬”这波新技术带着跑。为啥这么火?说白了,就是纯电化产业链成熟了,动力链缩小,车内空间也更宽敞、一踩到底的一级踏步特别适合适老化,而且还便宜,谁不爱?从宇通2022年第一款ZK6856BEVG14E到今年,无数企业一窝蜂扎进来,尤其在7-9米段,2024年新品渗透都奔着“占满整个朋友圈”的节奏,现在市场占有率已经61.7%,妥妥的主流阵营。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再往下看,7米以下轻型公交也不示弱,厦门金旅、金龙系、中通、安凯...一个接一个。去年最高点单季占比64.7%,今年依旧坚挺。其实,8.5米规格“零后悬”完全封神,60款市场上横着走,8米、6.99米、7米、8.7米等细分市场分食蛋糕。总之一句话,谁抓住“零后悬”,谁就把控了公交的流量密码。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安凯也耳聪目明,别光跟风9米/5.99米,还细分出7.8米E78和7.3米E73系列。其实这玩法有点像早年国有和民营公交按8米为界,略做缩减更灵活,兼顾客流细分,非常懂行。E90系列冲上9米、G60E系列占6米,打得一手“小灵通+大马力”牌,估计后头跟随者会越来越多。

《19类新品亮相,公交客车圈8.5米占比达20%》-有驾

再来看看动力电池朋友圈。南京金龙携手力神武汉,上新NJL6826EVF1,连湖北亿纬都搭伙儿,平台协同再造。这种合纵连横,说实话,当下行业里比拼的就是产能和供应链,抱团取暖才是硬道理!而氢能领域更炸,广东云韬牵手宇通、厦门金龙,头一回一起做公交,力争细分市场有名有姓。苏州金龙和广东氢蓝玩起两种轴距选配,一种公告两种结构方案,给车型适配全链路Buff加成。

轻客这块,重汽轻汽VGV先锋官R5对标先锋官V系列,潍柴2.0L+8AT,空间给力,这两年“露营热”一大推新玩家,算是嗅觉灵敏。江苏九龙和江铃E福顺都在抢小营运风口,明窗M1、M2类全部上新,动力电池、驱动系统都玩得花里胡哨。吉利金杯吉运E6:车身还带着“FARIZON”字样,这就叫品牌“分身”战略,不放过任何一块金字招牌。

再有,福田的卡文乐福、风景i7、祥菱U7每个系列三电配置都有细微差别,为啥?满足不同地区用户多元需求呗。贵州长江-壁虎M9 Plus直接中轴加长,宁德时代大电池一口气563公里,不怕对手不服。吉利唐骏的远程SV客厢车分身湖南生产基地,续驶640公里,你说“电动大VAN”还会没人买单?开玩笑。

归根结底,这场新品大战拼的不只是技术升级、参数堆叠,其实就是谁更懂市场,谁敢玩创新,谁能通过灵活的产品矩阵、定制化资源互补,把蛋糕分得更大。 说到底,每一波新公告其实就是一把产业刀,哪里痛点多,哪里就砍下去。如今的中国客车产业已经学会对标全球路线,自信且从容,面对风云变幻的新能源市场,谁都得活成“卷王”。

特别提醒:本文旨在传播行业观察和正能量,如发现表述不当或疑似侵权,请及时反馈,我们会第一时间整改查证。专业不易,欢迎大家留言互动、点赞关注,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继续深挖的最大动力,祝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自己的“赛道”事业长虹,天天暴涨!(文图:C3)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