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业务收入与交付量猛增,雷军在发布会上喜笑颜开,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小米汽车销售却在纷纷离职。有人仅干3个月就走人,还有人吐槽工作又累钱又少,直呼这行是个“大坑”。这一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层问题。
卖车看似风光,背后艰辛谁懂
从离职的小林口中得知,他上个月卖了8台车,提成却不到5000元,还比不上奶茶店店员。而且工作时间超长,早上9点开门,晚上10点才能下班,周末无休是常事,搞活动时甚至要加班到凌晨。说是“弹性工作”,实则就是强制996,考勤抓得比KPI还严。
更要命的是“无限连带责任”。客户车机系统卡顿,大半夜11点打电话找销售;充电桩不会装,也把这活儿甩给销售;甚至客户吵架闹离婚,都要拉着销售来评理,理由竟是“谁让你卖车给我们的”。小林还提到,有同事为了客户周末的试驾,推掉了自己的婚礼彩排。
3个月变“老员工”,行业怪象丛生
在小米汽车销售团队,干满半年就算“元老”了,3个月的都能当新人的“师傅”,这种“工龄鄙视链”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屡见不鲜。
招聘时说“年薪20万起”,进去才发现是“画饼”。要拿高薪,每个月必须完成12台的销量,完不成扣底薪,连续两个月不达标就走人。为了冲业绩,新人只能拼命“低价抢单”,利润被压到最低,提成自然少得可怜。老销售熬不住走了,新人进来继续内卷,卷不动也走,形成了恶性循环。
还有“考核陷阱”让人防不胜防。这个月考核销量,下个月就变“客户满意度”,再下个月又成了“APP下载量”,销售们感觉公司就是故意不让人完成指标,好少发工资逼人走。
车企“涸泽而渔”,行业隐患凸显
小米汽车销售的离职潮,其实就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缩影。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车企只想着冲销量、抢市场,把销售当成了“用完就扔的工具人”。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售平均在职时间不到8个月,远低于传统4S店销售的3年。
如此下去,整个行业都会受到伤害。销售流动快,客户体验差;新人培训跟不上,专业度也越来越低。再好的车,也可能因为销售环节的问题而“卖不动”或者“卖不好”。
总之,新能源汽车行业不能只盯着销量,更要关注销售群体的生存状态。毕竟,销售不快乐,客户又怎能舒心购车?小米汽车销售的离职潮,无疑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大家快来评论区聊聊,你觉得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困境该怎么解决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