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功能安全验证按 ISO 26262

在汽车电子系统日益复杂的今天,芯片作为控制核心,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安全。为了系统化地确保电子电气系统在故障时仍能维持安全状态,一项专门针对汽车电子系统的功能安全标准被制定出来。这项标准为汽车芯片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提供了明确的安全框架和要求。

该标准的核心目标在于管理因电子电气系统故障行为导致的潜在风险。它要求汽车芯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从概念阶段到生产运营,都需遵循严格的安全规范。这包括识别可能发生的危害、评估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通过系统化的验证流程来证明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汽车芯片功能安全验证按 ISO 26262-有驾

与消费电子类芯片的验证相比,汽车芯片的功能安全验证存在显著差异。消费电子芯片的验证通常侧重于功能的正确性和性能表现,其失效的后果多数情况下是功能失灵或用户体验下降,例如手机应用卡顿或重启。而汽车芯片的验证则多元化考虑在极端条件或随机硬件故障下,如何避免导致人身伤害的危险发生。这意味着验证过程不仅需要确认芯片在正常工况下能正确工作,更需要模拟在各种故障注入场景下,芯片的安全机制是否能及时响应,将系统转入安全状态。

在工业控制领域,虽然也存在功能安全标准,但其应用环境和要求与汽车产业不尽相同。工业标准更侧重于生产环境的连续性和设备保护,其应对的故障模式和环境条件,例如长时间的持续运行和电磁干扰,与汽车所面临的振动、温度剧变、快速启停等动态工况有所不同。汽车芯片需要应对更为严苛和多变的外部环境。

该标准将功能安全验证过程结构化,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功能安全概念定义。这是验证的起点。需要根据芯片在整车中的具体应用,明确其需要实现的安全目标。例如,对于负责制动控制的芯片,其安全目标可能是“避免非预期的制动”。基于这个顶层目标,再逐层分解出具体的技术安全要求,为后续设计提供输入。

2.安全分析。这一环节旨在系统性地识别芯片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常用的方法包括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哪些故障是关键的,需要被纳入验证范围,并为后续安全机制的设计提供依据。

3.安全机制的验证。安全机制是为了探测、控制或缓解潜在故障而设计的硬件或软件特性。验证工作需要确保这些机制本身是正确且有效的。例如,针对存储器的纠错码机制,需要验证其是否能准确检测并纠正预设数量的位错误;对于处理器内核的双核锁步架构,则需要验证当两个核的计算结果不一致时,错误信号能否被可靠地触发。

汽车芯片功能安全验证按 ISO 26262-有驾

4.故障注入测试。这是功能安全验证中极具特色的一环。它主动地在芯片仿真模型或实际硬件中模拟各种故障,例如强行改变某个寄存器的值、模拟信号线短路等,然后观察芯片的安全机制是否能够按照预期处理这些故障,并将系统引导至安全状态。这种“以攻为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暴露安全设计中的薄弱环节。

5.验证工具链的确认。用于进行验证的工具本身也需要被评估,以确保其不会引入未知的安全隐患。标准要求对编译器、仿真器、测试工具等关键工具进行置信度评估,证明其在安全相关开发活动中的适用性。

6.证据文档化。整个验证过程,从计划、执行到结果,都需要被清晰、完整地记录,形成安全案例。这份文档是向客户和监管方证明芯片已满足所需安全等级的关键证据。

遵循该标准进行芯片功能安全验证,其优势在于建立了一套系统化、可重复的工程方法。它将安全从一个模糊的定性概念,转变为一系列可量化、可验证的技术指标。这使得芯片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商能够在共同的标准框架下进行沟通与协作,降低了因理解不一致导致的安全漏洞风险。

然而,这套流程也并非没有挑战。优秀实施该标准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开发团队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标准要求的管理流程。验证环节,尤其是故障注入测试和工具链确认,会显著增加项目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有分析指出,对于一款追求高安全等级的汽车芯片,其功能安全相关的开发与验证成本可能占到总开发成本的相当一部分,有时甚至能达到百分之二十或三十。严格的文档记录要求也需要额外的资源来维护。

相比之下,一些非功能安全的验证方法可能在初期投入上显得更为经济快捷。它们可能只关注于芯片功能的实现,而忽略了对随机硬件故障和系统性故障的系统性防范。但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和潜在风险来看,这种简化方法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因芯片故障导致安全事故,所带来的财产损失、品牌声誉受损以及后续处理费用,将远超过前期在功能安全验证上的投入。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方面是,该标准主要解决的是因“故障”导致的安全问题,这与汽车网络安全关注的因“恶意攻击”导致的安全问题有所不同。虽然两者都关乎安全,但其威胁模型、技术手段和应对策略存在区别。功能安全假设故障是随机或无意识引入的,而网络安全则要应对有智能、有意图的攻击者。在现代汽车芯片开发中,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需要协同考虑,共同构建起优秀的安全保障体系。

总而言之,基于该标准的汽车芯片功能安全验证,是一套严谨而复杂的工程实践。它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将安全理念贯穿于芯片从概念到产品的全过程。尽管它带来了开发周期和成本的上升,但在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这是确保驾乘人员和社会公众安全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石。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演进,对芯片功能安全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这套标准及其验证实践将继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汽车芯片功能安全验证按 ISO 26262-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