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翻财报,发现日本车企的利润崩塌得惊心动魄。
2026财年第一财季(2025年4-6月),丰田在日本三大车企里算表现好的,归母净利润下滑了36.9%。
本田归母净利润同比腰斩。
日产直接亏损了。
要知道在盈利方面,日本车企可谓是“优等生”,经常被拉出来和中国车企比较,用以得出中国车企内卷严重,销量大但是利润微薄的结论。
可最近日本车企的盈利神话怎么也维持不下去了?
需要注意的是,2026财年第一财季并不是一个常规的财季,因为在这三个月里,发生了对日本车企极为不利的事件,即特朗普加关税。
众所周知,日本是美国进口汽车的重要来源,美国市场对日本相当重要。
然而4月,特朗普就给日本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加征25%关税。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上个月底,美国对进口自日本的汽车和多数货品的关税将调降至15%,但落实仍需一段时间。
也就是说,4-7月,日本都是顶着25%的关税在向美国出口汽车。
日本车企能通过涨价,把关税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从而保全自己的利润吗?
答案是很大程度上不能。
今年6月,日本汽车制造商将美国出口价格下调了19%,创下2016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也就是说,日本车企选择将大部分关税成本自己消化,代价是压降利润。
所以丰田在财报中指出,因为美国加关税,2025年4-6月,丰田的营业利润减少4500亿日元,整个财年预计损失1.4万亿日元(约合680亿人民币)。
虽然谈判后加的关税只有15%,比25%少了一些,但这也意味着加关税成为新常态,未来特朗普要是抽风说不定还会继续加关税,美国市场变得不再稳固。
美国市场愈发靠不住,日本车企试试中国市场,会不会好一些?
答案是,中国市场太卷了,内卷在压榨很多企业的利润,日本车企也不例外。
中国日本商会的调查显示,64%的在华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和运输设备产业,认为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下半年的价格水平“下降”和“略微下降”。
日本商会会长不得不感叹:
“‘内卷’竞争对我们在华日企来说,是非常头疼的事。”
三家车企里,上半年只有丰田在华销量增长,本田和日产销量都大幅萎缩。
日本车企未来还能扭转颓势吗?
这些曾经创造过辉煌历史的老牌车企,目前遭遇困境,不仅仅是日本车企,其他类似的车企也是如此,比如宝马、奔驰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下跌31.9%、68.7%。
它们都面临电动化转型缓慢的老问题,以及突然被加关税的新难关,目前举步维艰。
日本车企还在积极自救,去年年底本田、日产和三菱三大日系车企,宣布要搞合并,可最终还是黄了,原因是强势的本田想占据主导地位,但日产不答应。
现在最新财报都出来了,本田仍然是日本最强车企,日产还在亏损,显然日本车企的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混的其实还行的,也有开始挣扎求生的。
前段时间传出日产要关闭追滨工厂,这是日产在日本本土的大型主力生产基地,显然是因为车卖不出去了,工厂利用率低,只能降本增效。
然后就有报道称富士康准备利用这家工厂的闲置产能。
富士康还打算接手其他日本造车资源,为自己造电动车开辟道路。
说起来富士康,也就是工业富联搭上了AI大潮,最近在A股涨势很猛。
历史上辉煌的企业转型艰难,正在走下坡路,抓住风口的企业则扶摇直上,在电动汽车这一老巨头和新贵激烈交锋的领域,两者正神奇地命运交汇,真的太巧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