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方程豹钛7的定价,大家手里的车是不是想推河里了?
我记得前几天在咖啡馆碰到一个朋友,他说:这个钛7,不买都对不起自己。当时我还在想,这车到底怎么搞的,价格直接曝光都能炸裂。
钛7的火爆,体感就是车市突然变得你追我赶了。没错,今年插混的打法大家都懂,电驱动逐渐普及,续航越走越远。但这价码,真的把不少人都吓一跳。最低配置的17.98万,居然提供了一个可以睡人的空间,这在中大型插混里,几乎是逆天了。
说到具体配置的差异,18.98万的两驱Max版,基本涵盖了大部分家用需求。比起同样价位的纯燃油SUV,钛7配备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挂,这在这个价位上,算是标配中的豪华待遇。有人会问,只是个中规中矩的配置,有啥特别?我得告诉大家,这配置对于便利性和驾驶感受的提升,绝对是真实的。
比方说,天神之眼、高速TSC稳定、电尾门、顶配的26寸抬头显示……这些细节让人一看就觉得是为智慧用车、家庭生活量身定做。尤其无线快充,两个50瓦瓷器虽然不算大,但用手机快充没压力。这些功能,像是每天早上出门,插上手机,别说充电,顺带还能多一份安心。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照片,车内空间特别震撼。一个身高1米8的朋友,坐在后排,膝盖毫无压力。把座椅放倒,几乎可以当床用。呼,确实考虑得挺周到。可奇怪的是,它的数据也挺有估算性质,比如:长度4.999米,轴距2920mm,体感就像站在一个非典型方盒子中,但空间实实在在。你会问,这个尺寸能玩出什么花样?我不知道,可能是厂家刻意夸大了空间感,反正我在车展里试过,睡觉是可以的。
但我还在犹豫:为什么它能把这些配置放到这么低价?联想到供应链,一点想象空间都没有。毕竟,钛7用的是全新一代DM混动平台,1.5T发动机+EHS电机,热效率45.3%,这种组合,不就是像你用拼装玩具拼一辆简洁耐用的车吗?生产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利润还能混得过去。这就像拼多多的拼团模式,差价最终让购车者乐得合不拢嘴。
但这个市场上,很多看起来差不多的车,配置差别其实挺大。比方说,比亚迪的唐L,长到5米多,空间比钛7还大,但要价也贵3万。两者用起来,差别在哪?我觉得,钛7最大的杀手锏是空间的实用性。有人说:空间用得上才值。但你见过有多少车,能让后排坐个身高1米8的人腿都能完全伸直?这条件,谁都懂。
而且,它还敢挑战一个认知——中大型插混方盒子,可以做到既实用,又价合理。这算不算是比比亚迪的一个新路径?别的品牌可能还在用硬派越野、豪华布局,那是不是意味着,比亚迪在细分市场的布局,也在悄悄变脸?
(这段先按下不表)说到这,我忽然想到一点:这车其实更像家庭露营车或者工厂临时办公车。你问我:是不是太偏?大概吧。毕竟,市面上像样的全尺寸(也就是说,算得上大,尺寸比唐L还短一些)插混车少得可怜。
这让我开始想象——如果你用钛7带着家人周末出去玩,后排放平,几乎就是露营车了。对比坦克、豹8,价格都贵得离谱,空间不一定比钛7大。把硬核性能放一边,钛7更软萌,适合折腾家庭。
但我有个疑问:它做到这个好看、实用、价格低的底层逻辑,是不是本身就有点危险——一旦销量大了,供应链会变紧?成本会变高?这些小算盘不是都得考虑进去。
问一句:你觉得,像这种没怎么卖过的车型,真能保证月销上万?我估摸着,反正我身边的朋友,都开始预订了。可能是价格太优,或者说差异太大,让人忍不住下单。
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买车这事,真的跟找对象一样,越想越难。最怕的还是细节问题——车门的关合感、档杆的手感、油门的线性。嗯,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开始挑剔了。
钛7的空间和价格,做得比很多人预料的实在多了。用一句话总结:以价格换空间、以空间换安心,这个交易值不值,要看你怎么想。
我还在犹豫,要不要,还是得等实际试驾。毕竟,市场上再奇葩的车,都比不过你走在路上看到它的瞬间,那股冲击。你说,下一辆车会不会也变得这么靠谱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