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摩托骨折价!两万三骑宝马!等等党赢麻了?

一觉醒来,感觉天都变了。

不是天气预报那个天,是摩托佬圈子的天。

我刷着手机,差点把早餐豆浆给喷出去——“2.38万买宝马”。

第一反应是哪个山寨厂又整新活儿了,结果定睛一看,嚯,正儿八经的“蓝天白云”标。

这哪是降价,这简直是把价格牌坊给一脚踹了。

这事儿魔幻在哪呢?

就在于它毫无征兆地把所有人的“梦想距离”给暴力缩短了。

你想想,去年这时候,你哥们儿要是跟你说他提了台宝马G310GS,你不得高看他一眼?

妥妥的中产入门券,就算性能不是顶流,那份“牌面儿”也够他在车友圈里挺直腰杆了。

现在呢?

两万三千八。

一台好点的电驴子价格,就能让你名正言顺地成为尊贵的宝马车主。

我都能想象到,去年那些咬碎了牙花五万多提车的老哥,现在心里得有多少头羊驼奔腾而过。

那心碎的声音,估计比这折扣都清脆。

当然,这场价格地震的震中不止宝马一家。

那边厢,奥地利的“橙色猛兽”KTM,也一改往日桀骜不驯的脾气,变得跟个小绵羊似的。

那个以“弯道手术刀”闻名的790 DUKE,经销商直接喊出了“原价包落地”,税和保险全给你免了,这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七八千块钱?

进口摩托骨折价!两万三骑宝马!等等党赢麻了?-有驾

探险版的790 ADV更猛,一刀砍一万六,裸车奔着六万五去了。

哥们儿,去年这个预算,你还在春风和钱江之间反复横跳,纠结国产的性价比,今天人家直接把纯进口的性能怪兽怼你脸上了,问你香不香。

还有那个让无数四缸粉心心念念的川崎Z900,也终于放下了身段。

那销魂的四缸声浪,曾经是九万块钱的门槛,如今也松动了。

这帮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洋品牌,像是商量好了似的,集体上演了一出“我们不装了,我们摊牌了”的大戏。

你要问为什么,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厂家良心发现,而是被逼到了墙角。

最根本的原因?

库存。

前两年市场虚火旺盛,厂家跟打了鸡血似的往国内运车,经销商也以为遍地是黄金,结果呢?

2024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一出来,所有人都傻眼了,同比下滑超过六成。

那些崭新的进口摩托,在仓库里吃灰吃的比谁都香,再不降价清仓,经销商就得抱着这些铁疙瘩过冬了。

当然,光一个库存还不足以让这帮高傲的家伙集体“跳水”。

更深层次的,是我们自家的国产摩托,真的长大了,出息了。

春风、钱江这些“后浪”,已经不是当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模仿的小弟了。

它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设计语言,有了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最要命的是,它们还便宜。

当一个普通消费者发现,他花一半的钱就能买到八九成的体验,那份所谓的“品牌情怀”还能值几个钱?

进口摩托骨折价!两万三骑宝马!等等党赢麻了?-有驾

这就叫釜底抽薪,你玩你的阳春白雪,我直接用群众路线把你包围了。

再加上那把悬在所有摩托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各地越来越紧的禁摩政策,以及那个让人无力吐槽的13年强制报废。

这两座大山压下来,让摩托车的工具属性大打折扣,保值率更是成了一个笑话。

消费者的脑子也越来越清醒了,不再盲目为高昂的品牌溢价买单。

所以,这会儿真是咱们这些等等党的春天?

看着是。

这波羊毛,不薅白不薅,能用一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价格,圆一个大排机车梦,这机会确实难得。

但你也得多个心眼,这些骨折价的车,不少都是压了一段时间的库存货,提车的时候得多瞅瞅生产日期和车况细节。

而且,市场的这潭水,现在才刚刚被搅浑,谁知道底下还有没有更深的坑,或者说,更大的鱼?

这场进口摩托价格的“集体雪崩”,我觉得才刚刚开始。

随着冬天这个销售淡季的来临,没准还有更多品牌会坐不住,加入这场“内卷”大战。

到时候,可能连一些曾经需要加价排队的“神车”都得出来搞促销。

对于咱们这些攥着钱的持币观望者来说,这绝对是一场好戏。

我的建议是,先别急着冲动消费,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你有这个时间,不如先把驾照考了,装备配齐了。

说不定下个月,你就能用买G310GS的钱,看到KTM的柜台了呢。

进口摩托骨折价!两万三骑宝马!等等党赢麻了?-有驾

你说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