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奇瑞风云T11的前灯设计灵感来源于徽派建筑中轻盈动感的屋檐,当奇瑞新QQ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概念转化为现代工业设计,世界汽车设计的潮流图景上,正兴起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曾经多年跟随西方的中国汽车,如今正尝试以设计为笔,用独特的东方哲学与文化元素书写属于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新故事。
中国汽车造型设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中国汽车设计语言体系尚未形成,全球化与文化表达需找到最佳平衡等问题,均需要解决。10月20日,以“看见中国汽车之美”为主题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汽车造型设计专场主题论坛”(以下简称“造型设计论坛”)在安徽芜湖成功召开。通过观察奇瑞汽车造型设计的进化之路以及规划蓝图,我们能看到一份来自中国品牌的优秀答卷,并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从“失语者”到“定义者”
在多年前,中国汽车设计曾经历过漫长的“失语”时期。那时,由欧美等百年汽车品牌奠定的设计法则与“审美霸权”牢不可破,中国品牌只能在借鉴与模仿中艰难摸索。然而,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电动化技术如同一把剪刀,剪断了进气格栅等传统结构对前脸设计的束缚,智能科技将汽车座舱重新定义为“移动的生活空间”,交互逻辑与用户体验成为设计核心,汽车造型设计的创新空间从未变得如此自由与开阔。
中国汽车设计终于进入了“最好的时代”。伴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产业体系的完善以及品质服务的增强,中国汽车与东方美学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人士的欢迎;另一方面,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的出现,让汽车造型设计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以“科技+美学”新课题的出现为标志,中国品牌与跨国车企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甚至拥有更大的优势。
恰如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造型设计论坛上所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赋予了中国汽车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这片沃土上,完全能够诞生出极具魅力的设计语言,演进出独特的品牌DNA,与全球不同地区的文化之间形成交融。这并非中国汽车行业的自我评价,而是正在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共识。Chris Bangle Associates设计咨询工作室总经理、全球著名汽车设计师Chris Bangle同样认为,中国将重新定义个性、意图与文化这些汽车美学的本质,并由此树立全球汽车工业的全新卓越标准,中国的汽车设计师将成为塑造全球汽车美学的重要力量。
“中国汽车设计正从过去的追随者、跟随者,逐步转变为全球汽车设计潮流重要的贡献者和引领者、定义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首席设计师余波在造型设计论坛现场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表示,这背后不仅是中国制造的崛起,更是一种文化自信与技术自信的体现。
然而,Chris Bangle直言:“作为汽车设计师,坚信新型汽车美学必将在中国诞生,可是这条道路也充满挑战。”如何让蕴含东方哲学思想的设计,跨越文化鸿沟,被全球不同市场所理解和欣赏?怎样才能让零散的文化符号升华为一套系统性、可持续演进的设计语言体系?这既是对中国品牌设计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全球化战略智慧的挑战。作为对这道必答题的杰出“应试者”——奇瑞汽车,用自身的实践与成绩,为其他“考生”提供了一份可学习、可复制的优秀方案。
“全球车、本地魂”,实现差异化设计
中国汽车正行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据中汽协会统计,今年9月,我国汽车出口65.2万辆,同比增长21%,1-9月,我国汽车出口495万辆,同比增长14.8%。根据中汽协会预计,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650万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好成绩。
在出海队伍中,奇瑞汽车是不折不扣的“尖子生”。根据最新发布的官方数据,今年10月,奇瑞共出口12.64万辆,同比增长13%,连续六个月单月出口突破10万辆,并实现累计出口106.29万辆,以历史最快速度达成年内出口超百万辆,刷新中国汽车出口新纪录。今年,奇瑞汽车连续22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的同时,又创造了三个“行业第一”:第一个单月出口突破13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第一个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以及第一个连续6个月出口超1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
海外佳绩的取得,离不开奇瑞汽车在造型设计领域的多年耕耘。余波告诉记者,造型设计是汽车的颜值和气质,决定了消费者是否愿意走近它、了解它。造型能力的提升也是奇瑞汽车取得市场突破、赢得新一代消费者青睐的关键“催化剂”和核心驱动力之一。“近些年,我们通过组织变革、体系流程优化和人才培养等,组建了全球化设计团队,给国际市场带来了包括TIGGO 7、OMODA 5、JAECOO 7等众多车型,设计上更加年轻、精致、前卫,充满科技感和力量感,也更具国际范儿。”余波表示,奇瑞汽车在造型设计能力上的提升,让产品从“好用”到“好看又好用”,贡献了“吸引力”、“溢价力”和“品牌力”,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审美”,进一步提升了奇瑞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和消费者的信任。
在造型设计论坛的圆桌对话中,湖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席何人可认为,中国汽车走向世界,一定要有全球化的视野,以全球认可、共同的美学理念走向世界。奇瑞欧洲设计中心首席前瞻设计师Colin Richard Phipps也指出:“真正的中国设计美学,是能让全球消费者感知并认同的当代东方生活方式的表达。”
这正是奇瑞汽车的做法。在进行海外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奇瑞汽车始终遵循着“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be somewhere”的策略。“我们坚持深化‘全球车,本地魂’,实现深度共情。”余波指出,奇瑞汽车在保持品牌核心设计语言的同时,会针对不同市场进行深度适配。通过了解当地文化、用户需求、生活方式和审美喜好,实现从“通用设计”到“差异化设计”。例如在中东市场推出的瑞虎8 PRO,格栅的镀铬装饰就借鉴了当地传统的几何纹样,内饰颜色也可提供更具当地特色的“沙漠金”或“星空蓝”。此外,奇瑞汽车在进行内饰设计时,还会重点考虑一些国际市场的咖啡文化和宠物关怀等,提升使用体验。
让五千年文化“一眼可识”
在技术参数日趋同质化的未来,设计正成为品牌最核心的护城河。从奇瑞等中国品牌的身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车企从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沉淀与提炼设计哲学,目标已不再仅仅是制造一台“好车”,更是要打造一件能够引发全球消费者情感共鸣的“文化作品”。
奇瑞是坚定不移的探索者和前行者。“中国品牌要找到属于我们的汽车文化灵魂和设计形态。”余波表示,以奇瑞风云T11为例,通过将东方建筑美学融入整车设计中,展示出东方建筑气宇恢弘的磅礴气势,让现代科技之美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这是一次深度思考和勇敢突破,也收获了市场与客户的好评。
然而,业界普遍认为,相比德国设计的精密严谨、意大利设计的热情奔放和日本设计的极简实用,中国汽车的造型设计还缺乏“一眼可识”的特质。这并非简单的符号搬运就能完成,真正的课题在于完成从文化元素到设计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从而在汽车形态上形成具有高辨识度的“中国气质”。
为此,相较于在不同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单点突破”,奇瑞已先行一步,初步打造出一套相对完整的造型设计流程体系和管理机制——“造型6步法”。余波具体阐述道,这6步包括家族化设计、顶格对标、用户共创、极致细节、造型工程和高情绪价值,同时结合奇瑞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前瞻设计和快速迭代,形成了品牌向上的设计管理体系。
“众所周知,奇瑞的设计原则之一是‘造型不惊艳不立项’。我们成功将主观的‘惊艳’解码为客观和可执行的设计标准,通过‘6步法’拆解到设计管理的每个环节,从目标设定,到细节打磨,再到产品迭代,确保每一笔、每一划都在为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服务。”余波表示,在开展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各品牌家族化设计语言框架内实现创新,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还要能一眼认出这是一台奇瑞汽车;随后,要通过全球趋势研究、竞品对标分析,加上用户共创实现与目标客户群体共鸣,让他们感到“惊艳”,绝不能是设计师的“自嗨”;与此同时,无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地方都要做到“极致细节”,例如中控扶手的边缘、发动机舱和后备箱的行李区等,均进行多次实验和反复打磨才最终确定。
校企同频共振,共育设计人才
“中国汽车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速度与地位,是时候出现一些中国的工业设计大奖,出现一些像Chris Bangle这样的世界级大师,成立一些独立的世界级造型公司、工业设计公司,以及包括清华美院、湖南大学等高校也应当成为世界级的美学教育机构。”这是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在造型设计论坛上表达的希望。事实上,奇瑞在呼吁的同时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汽车造型领域的校企合作,携手共同为培育中国的“设计大师”献力献策。
2024年,奇瑞汽车“开阳实验室”正式启航,打造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研究院”,面向全生态链、全产业链,致力于实现企业与高校的精准对接,加速新技术的落地与上车。在造型设计论坛上,奇瑞汽车再进一步,与国内十所知名高校携手成立了“艺术开阳实验室”,正式启动艺术开阳实验室战略联盟,围绕造型创意、CMF、人因、交互、体验、工具等领域开展合作。一方面,校企双方携手进行汽车造型设计领域的深度探索与研究,推进全新设计方案在奇瑞各子品牌的量产,为品牌向上赋能;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校企双方人才的交流与互动,企业为在校师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平台,高校为企业管理者和设计师提供系统的学习机会。
为给汽车行业的造型设计注入更多可持续进化的“活水”,同时也给广大高校学子提供接近产业、贴近技术前沿的实践平台,奇瑞汽车自2023年起,已连续三年举办“全球大学生汽车设计大赛”。大赛通过面向国内及海外设计机构、高等院校公开征集和选拔优秀青年的汽车创意设计作品,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发现优秀的汽车设计人才,鼓励汽车设计学生积极表达想法和创意,支持青年设计人才的成长。
奇瑞汽车对设计人才的助力不仅局限于青年学子,同样也体现在公司内部。据余波介绍,奇瑞汽车正致力于“把设计的决策权还给设计师”,不仅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且还给予了极大的试错空间,绝不因为一款产品的市场表现不理想就否决一位优秀的设计师,这让许多“奇瑞人”拥有了强大的创新信心和决心。
中汽协会副秘书长柳燕在造型设计论坛上表示:“汽车设计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当这份‘软实力’与三电技术、智能座舱等‘硬科技’结合,将能够更好地支撑起世界级中国品牌的崛起,托举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
这是一场关于文化表达、技术集成与商业智慧的宏大叙事,从文化符号的自信运用,到设计哲学的体系构建,道路充满挑战,但方向已然清晰。在不远的将来,当中国车企成功用“设计”这支笔,把文化底蕴转化为世界都能读懂、认可和喜爱的美学语言,全球消费者能像识别“德系豪华”或“意式激情”一样,瞬间品味出“中式优雅”时,我们就能让全世界都“看见中国汽车之美”,看见一个现代与传统交融、科技与人文共舞的东方新形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