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最近搞了个大新闻,把莫文蔚请来当ES8体验官,还真不是一般的代言噱头。话说这事儿起因其实挺逗的——在一个蔚来的车主群里,有人随口一说,“要是能请莫文蔚来帮忙宣传,那多高大上呀。”估计说的人都没指望真成,结果李斌直接把这当真了,这操作着实让人跌眼镜。平时我们总觉得品牌做事都有剧本、按部就班,没想到蔚来整这么一出,把车主的梗变成了现实。不得不说,这种脑回路真有点不走寻常路。
可这事儿真的只是娱乐一下吗?为啥蔚来这动作掀起的水花,比一般明星代言还大?我觉得有几个地方挺耐人寻味。第一个问题就是,车主和企业的距离,现在到底有多近?你说一个普通车主在群里开个玩笑,结果CEO认真执行了,这换谁也得惊了。以前我们吐槽什么“用户共创”都是说说罢了,一听就像割韭菜前的开场白。但这次蔚来是真把用户当朋友聊天了——不是喊着“用户是上帝”,而是真的跟你坐一桌嗑瓜子,听你说话,事情还真照你说的办。你说现在哪家互联网公司能有这胆子?
很多人觉得请明星当体验官,属于老套路,但蔚来请的不是流量明星也不是肌肉男,而是莫文蔚,这就有点门道了。她本身不是汽车圈的人,形象也不是那种一味高冷高端,反正走的路线就是亲切又有点小文艺范儿,她的歌能让人一遍遍循环,很多人开车时都会放。之前李斌的视频里正好放着她的歌,这下好了,大家顺藤摸瓜,“原来早埋了彩蛋!” 就这样,无意间把生活气息和品牌的调性串在一块儿,这种巧合比硬广告更管用。你说,这事看似玩笑,背后其实体现了一种与用户交朋友的姿态——不是站在你头上发号施令,而是跟你一块分享生活琐事。
有句话说得好,现在的消费者被喂广告喂烦了,谁还看你噼里啪啦报参数?反倒是带点真实、带点情感的内容,能让人有感觉。莫文蔚最新那张实验专辑还真有点意思,她敢试新的,玩音乐不怕翻车,蔚来做车的思路其实也差不多,想高端留点温度,不爱装大牌,这两股气质一撞,反而擦出小火花。有网友觉得,别光让莫姐来合影站台,真要是她把新歌和ES8合体玩点什么,那影响力才叫大。你别说,要真能在歌里夹点车生活的痕迹,说不定反而能成爆款。
再说莫文蔚开完鸟巢演唱会直接连上蔚来发布会,这操作跟搞双11跨界似的。你品品,蔚来做的不仅是车,更再塑造一种“咱们一伙人”的氛围。用户成了演出的一部分,连发布会都像大型社交晚会,前几年还是厂家台上自说自话,现在变成观众也能上台点歌。这一幕其实挺有标志意义的——企业和用户的关系,正在变得像朋友聚会。
但话说回来,蔚来要是真敢让用户建议“上桌”,会不会翻车?谁都知道,嘴上说听用户,容易煽情,但真照着办,可能就得分人分事了。像这次莫文蔚的事,大家是乐见其成,可要是以后什么“让我家狗子当吉祥物”,或者“能不能送辆车给老王结婚”,要真一件件硬着头皮接,那企业是不是得被玩坏?所以啊,这种做法,贵在让人觉得尊重,但门槛得有,尺度也得拿捏好。不然,成天跟用户唱K,正事就忘了,那就变成瞎折腾了。
你说蔚来这回到底高明在哪?我觉得就是找到跟用户玩在一块的平衡。一边给你面子,你觉得自己“参与感”爆棚;可另一方面,真把事情做成了,不是流于形式。这两年新势力车企都抢着打“用户牌”,可大多还停留在“集思广益,内部决定”,蔚来是真把话事权往外放。或者说,他们敢冒点小风险,把一些建议落地试水,撑大了是找感觉,收着来也留了口子,让用户明白,这锅大家都下了菜,可最后怎么个味道,还得看厨子的手艺。
不过,这种互动模式真能长期持续吗?早年互联网公司也搞过“弹幕治国”,最后发现,大家意见一多,啥事都平摊成平均值,创意反而死在毫无棱角的妥协里。蔚来自然没那么傻,他们是在设定边界,搞定玩法——像请莫文蔚这种,既有轰动效应,又不得罪高端客户圈,还能装进品牌调性,这才是聪明打法。你要是让大伙指挥开模造车,那做出来的东西指定四不像。
这里还有个值得琢磨的点,现在很多车企说“用户共创”,小打小闹搞活动倒是有,但真要让用户左右品牌走向,基本天方夜谭。为什么?大公司一开口就谈体系、流程、管控,说白了,还是怕失控。可蔚来这次的路子,是在大背景下做了一次“冒险型试错”,玩得挺花却没丢分。你提建议我真听,批评我也接,这种姿态,收获的不是“用户至上”的空话,而是实打实在圈里涨了粉。等于说,品牌和用户之间,不再是“求你买”,而是“我们一起玩”。以后蔚来的新车发布,说不定也得考虑“车主二次创作内容”,就问你爽不爽?
当然,热闹归热闹,本事还得落在产品上。车主现在觉得“我的建议被老板采纳了”,荣誉感上来了,但时间长了,如果企业只有花活没真货,谁还搭理你那些互动?过去几年新势力靠朋友圈、靠社交平台讲故事,但谁敢保证江湖永远有捧场的?吹牛吹多了,产品掉队,一个比一个凉得快。用户能当伙伴,可真不好糊弄,今天还能对你的梗接梗,明天要是一看新车毛病一堆、服务也没跟上,那一腔热情说变就变。
所以我觉得,这次蔚来和莫文蔚整出的事儿,本质上是品牌与用户关系的一次“再升级”——早不是传统那种“你是什么我就买什么”,而是“你能不能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蔚来敢于从群聊玩笑里变出新花样,当然值得点赞,但比听建议更难的,是能不能真正把建议做出彩、做出分量。你让用户现场点歌可以,可下回要是真搞砸了,骂你也一样不会客气。
最后,这模式能持续多久?也许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蔚来现在人气足,产品、流量、品牌齐活,大伙都爱跟新鲜感。如果迟早有一天新梗用完了、互动频率变低或者效果越来越平淡,品牌的“朋友”型关系还能不能撑下去,就是个问号。再加上其他车企也可能效仿,你能整出多少新花样?消费者可没那么“忠诚”,一旦你不再有意思,人家早就去追下一个段子手厂家了。
有句话说,“你以为你在参与,其实你是在被参与”。蔚来通过这种方式,不光是挖潜用户的点子,更是在塑造新消费主义背景下的品牌人格。你提建议我真听,你的偶像能真到现场,这种事情司空见惯之后,反而就成了新常态——到时候,比拼的就是谁能把这份亲近和创造感玩出更高阶的体验。毕竟,产品品质才是硬杠杠,互动不过锦上添花。
真要总结,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品牌和用户边界越来越模糊,我们从“消费者”变成了“参与者”,从看热闹的人变成了故事的角色。这感觉确实挺爽,但愿以后的蔚来,别光玩梗,会真把这热闹劲长久地盘活下去。谁知道呢,下个彩蛋是不是就是你随手一句话变出来的?这时代,就是这么神奇。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