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冲刺IPO,车企巨头登场,资本市场迎新玩家

说起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奇瑞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很多人都知道,奇瑞的车卖得不错,尤其是在国外,连续二十多年都是中国品牌出口第一名,这成绩单拿出来相当亮眼。

但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的是,就是这么一家看起来很成功的公司,为了能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PO,竟然反反复复折腾了整整二十一年,先后尝试了七次才看到希望的曙光。

奇瑞冲刺IPO,车企巨头登场,资本市场迎新玩家-有驾

这事儿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家年销量过百万的大企业,上市之路怎么会这么坎坷呢?

这背后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来龙去脉给大家好好聊聊。

要把这事儿说清楚,得从奇瑞的出身开始讲起。

1997年,安徽芜湖当地政府想自己搞个汽车厂,就找来了当时还在一汽-大众工作的尹同跃。

尹同跃带着几个人,就在几间破旧的厂房里,从零开始造发动机、造车。

奇瑞冲刺IPO,车企巨头登场,资本市场迎新玩家-有驾

这段经历听着很励志,但也给后来的麻烦埋下了伏笔。

车造出来了,可问题是,在那个年代,造车需要国家发的“准生证”,也就是生产资质,奇瑞没有。

车造出来卖不掉,那不就成了一堆废铁吗?

没办法,奇瑞只能找个有资质的“大户人家”合作,这个大户就是当时国内汽车界的龙头老大——上海汽车集团,也就是上汽。

合作的条件是,奇瑞白送给上汽20%的股份,换取一个合法的身份,让自己的车能挂着“上汽奇瑞”的牌子卖出去。

奇瑞冲刺IPO,车企巨头登场,资本市场迎新玩家-有驾

这个办法在当时确实是救了奇瑞的命。

靠着这个身份,奇瑞的第一款车“风云”和后来的神车“奇瑞QQ”都成功上市了,而且卖得特别火,一下子就在被合资品牌占领的市场里撕开了一道口子。

公司发展好了,自然就想上市融资,把事业做得更大。

于是在2004年,奇瑞第一次启动了上市计划。

可问题也就在这时候来了,上汽作为股东,看着奇瑞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就想增加持股,获得更大的控制权。

但奇瑞的管理层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怎么能轻易让别人来主导呢?

奇瑞冲刺IPO,车企巨头登场,资本市场迎新玩家-有驾

双方谈不拢,最后干脆“分手”了。

上汽退出了,奇瑞也恢复了自由身。

可这“分手”的后遗症很严重,先是上汽的两个外国合作伙伴,通用和大众,都站出来指责奇瑞,说QQ抄袭了它们的设计,还用了它们的供应商。

这背后有没有什么关联,我们不好猜测,但确实给奇瑞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更重要的是,这一番折腾下来,奇瑞的股权结构变得非常复杂,有国资,有管理层,还有后来为了资金引进的其他投资者,乱成了一锅粥。

奇瑞冲刺IPO,车企巨头登场,资本市场迎新玩家-有驾

而资本市场最看重的就是公司股权清晰、合规合法,奇瑞这个情况显然不符合要求,所以第一次上市的尝试很快就被监管部门给劝退了。

第一次失败后,奇瑞并没有放弃。

到了2007年,公司发展势头正猛,于是再次准备冲击上市。

可这次奇瑞的运气实在是不太好,偏偏遇上了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当时整个世界的经济环境都非常差,股市暴跌,投资人个个都捂紧了口袋,谁也不敢轻易投钱。

奇瑞冲刺IPO,车企巨头登场,资本市场迎新玩家-有驾

在那种大环境下,别说奇瑞了,就是再好的公司想上市都难如登天。

所以这第二次失败,主要原因可以说是“生不逢时”。

有人说是因为奇瑞后来搞“多品牌战略”,摊子铺得太大导致经营不善,其实这个说法有点时间错乱。

奇瑞真正开始大规模搞多品牌是在2009年之后,而在2007年冲击上市前,它内部正在进行非常有效的改革,比如把销售渠道分得更细,管理得更科学,这些改革还培养出了一批后来在中国汽车圈都很有名的人物,比如后来去了蔚来汽车的秦力洪。

这说明奇瑞当时内部的经营状况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只是外部大环境实在太差了。

从2008年到2022年这十几年里,关于奇瑞要上市的消息断断续续传出来好几次,包括借壳上市、分拆新能源业务上市等等,但都没有成功。

奇瑞冲刺IPO,车企巨头登场,资本市场迎新玩家-有驾

究其原因,股权结构复杂这个老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根本解决。

不过,也正是在这段看似沉寂的漫长岁月里,奇瑞做了一件最重要、也最正确的事,那就是踏踏实实地搞技术研发,修炼内功。

当很多品牌都在忙着做营销、讲故事的时候,奇瑞这个“理工男”一头扎进了技术的世界。

比如,它在2010年就自己研发出了自动变速箱的核心技术,这在当时的自主品牌里是独一份的;后来又跟以色列公司合资搞观致汽车,虽然观致品牌没成功,但奇瑞通过这个项目学到了一整套国际一流的造车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这笔学费交得很值;再后来又跟英国的豪华品牌捷豹路虎合资,拿到了人家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同时也把自己的供应链能力展现给了世界。

这些年积累下来,奇瑞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核心技术上都有了深厚的家底,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平台化造车理念,这为它后来产品的爆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奇瑞冲刺IPO,车企巨头登场,资本市场迎新玩家-有驾

所以,当时间来到现在,奇瑞第七次站在上市的大门前时,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首先,公司的业绩非常亮眼。

根据公开的数据,奇瑞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一千六百多亿元,净利润也超过了一百亿,到了2024年,仅仅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和利润就已经超过了2023年全年。

这样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足以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潜力。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改革,那个困扰了奇瑞近二十年的股权结构问题,终于得到了梳理和解决,变得清晰合规,扫清了上市路上最大的障碍。

如今,奇瑞赴香港上市的进程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对于奇瑞和它的掌门人尹同跃来说,上市不仅仅是为了筹集资金,更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健康的发展模式,让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和市场增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背后,也承载着一位中国老汽车人二十多年的坚持和梦想,那就是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和产品,证明中国人完全能造出世界一流的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