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马自达,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什么?是那抹摄人心魄的“魂动红”,还是“人马一体”带来的驾驶快感?曾几何时,这个品牌是无数车迷心中的白月光,一个有点偏执、有点骄傲的技术宅。
可谁能想到,这个昔日的技术宅,如今在中国市场却快混不下去了。早在2020财年,一笔316亿日元的全球净亏损,就像一记闷棍,打醒了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马自达。当时它还放话,要对中国市场“下狠手”。
几年过去,这句狠话听着越来越像个笑话。今年2月,它在中国的月销量只剩下可怜的3800辆。被寄予厚望的CX-50,7月份更是只卖了277辆,同比直接腰斩。这“狠手”,到底是打向了谁?
从人马一体到一身冷汗
时光倒流回2003年,当第一代马自达6驶上中国的街头,那绝对是石破天惊。在那个桑塔纳和捷达还很普遍的年代,它用超过26万的售价和无与伦比的操控,定义了什么叫“弯道之王”。
那是属于马自达和“马6”的黄金十年。然而,江湖总在变。当接替者阿特兹在2014年登场时,却因为各种异响问题,把前辈积攒的口碑败了个精光,销量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
问题的种子,其实早就埋下了。当国产车企们开始玩屏幕、玩智能、玩“用户共创”,把车主当上帝一样供着的时候,马自达还固执地抱着自己的“价值销售”不放,死活不肯降价。
它总觉得,懂我的人,自然会为我的技术买单。可它忘了,时代变了,消费者不光懂车,更懂生活,选择也变得更多了。
当技术宅开始拼多多
眼瞅着市场份额被比亚迪、吉利,甚至同门师兄丰田本田一点点抢走,马自达终于坐不住了。2023年,它亮出了那招所谓的“狠手”——降价,而且是伤筋动骨的降价。
新款昂克赛拉直接官降3万,入门价格探到了国产A级车的腹地。阿特兹这些老将,更是甩出了五六万的骨折优惠。这一刻,那个高傲的匠人,彻底撕下了自己的面具。
可惜,这剂猛药下去,命不但没救回来,反而伤了元气。2024年,马自达全年销量仅8.17万辆,还不如2010年一款马自达6卖得多。毕竟,在一个新能源车都快卖出一半的市场里,你还在讲燃油车的故事,光靠降价,谁听啊?
抱上长安大腿就能跑了
燃油车这条路走不通,马自达终于想起了“电动化”这三个字。它选择了走捷径——紧紧抱住合作伙伴长安汽车的大腿,想借着长安的技术和平台,赶紧生几个“电儿子”出来救急。
于是,EZ-6纯电轿车和EZ-60SUV就这么诞生了。发布会开得声势浩大,预订数据也相当漂亮,EZ-6号称预订超3.3万,EZ-60更是突破4万,一时间让马自达的粉丝们仿佛看到了复兴的曙光。
然而,这火苗很快就变成了幻觉。雷声大雨点小,高涨的预订量迟迟变不成真金白银的销量。6月份,EZ-6的月销仅3210辆。更离谱的是,长安汽车在自己的产销快报里,直接把长安马自达的数据给“隐藏”了。这操作,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有趣的是,马自达在中国市场输得一败涂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市场却卖得风生水起。马自达社长也看得明白,他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占比会超过50%,而美国可能才10%。
一边是还有油水可捞的北美,一边是不得不转型的中国。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已经萎缩到不足全球的7%,甚至还不如墨西哥。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也让其中国团队的策略显得混乱不堪。
结语
从一个做软木塞的小工厂,到靠转子发动机震惊世界,再用“魂动设计”俘获人心,马自达本该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品牌。但它在中国的困局,是策略的迟钝、转型的犹豫和内部的动荡共同造成的。当初那句“下狠手”,最终变成了一场用尊严换销量的赌博,可牌桌上的筹码,似乎从一开始就不在它这边。未来,这个昔日的王者是会选择体面离场,还是继续挣扎?车市的牌桌,已经快没有它的位置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