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当格力的市场总监朱磊说出“绝对不起火、不爆炸”这句话时,现场很多人都犯了迷糊。这就像是在说:我们这新能源车绝无安全风险,大家心里免不了打个问号。
今年在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上,朱磊站台为格力钛新能源汽车进行宣传。听他说话,好像整台车都能干出点天大的事。什么“循环充放电达三万次”,“能用30年”,或者“十分钟就能搞定充电”,“听起来真挺厉害”。他还特别强调安全,这方面也是信誓旦旦。说什么针刺、切割、挤压、摔跤都试过了,车子就是不冒烟不着火的。再一说,负极电势比纯金属锂还高,这就避免了锂枝晶的问题——那是锂电池里头常出的问题,起火几率更低。各种技术术语像喷火一样,从嘴里蹦出来。
格力的“全栈自研”就像它的标配:电机、电容、电控、电池、控制系统,连车身设计都是自己操的,朱磊说自己特别骄傲。它还强调,钛车能在零下50度到60度的高温下照常跑,这对北方人来说简直是个福音。冬天电动车续航缩水的问题一直让许多车主头疼,这下终于有点希望了。
在市场表现方面,朱磊的数字也是挺耀眼的。在国内,格力钛新能源车已在240多个城市跑起来了,甚至北京70%的公交车都是他们的车,天安门前的大1路公交也是。这算是站了门面。海外市场方面也有动作,像阿联酋、中东、卡塔尔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在巴西,时间走得飞快,11年翻了11倍,直接成了当地的“第一品牌”。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也对它评价不错,说钛电池“安全性能在锂电池里是数一数二的”。他还拿过“客车技术创新奖”,看得出权威也挺支持。
可是,发声好听归好听,用户的声音就没那么好听了。续航短、价格偏高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他们。有专家直说,格力仿佛还留着做家电的思维,造车的路比想象要难得多。
更尴尬的是,网友们可不是吃素的。2023年1月30日,在三亚市天涯区凤凰村的停车场,67辆新能源客车突然火光冲天,全烧得一干二净。这些车正是银隆新能源——那家在2021年被格力收购后改名的公司。结果,一夜之间,很多人都把过去“绝对不着火、不爆炸”的承诺翻出,质疑声随之而来:“格力会吹牛到这个份儿上吗?”
你怎么看?这场“安全答卷”到底靠谱吗?还是又一场“吹得再响也要看结果”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