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疯了,不,是吉利悟了。
银河M9,指导价18万多,限时价17万38。这事儿吧,就不能当成一个简单的新车发布来看。你得把它看成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在所有友商脑门上刻字的仪式。刻的什么字?四个大字:“我不玩了”。
讲真,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黑森林法则的终极试炼场,你死我活的那种。之前大家还讲究个体面,你降八千,我送点配置,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派和谐。但吉利这次的操作,属于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它不是来抢蛋糕的,它是直接抱着煤气罐冲进厨房,要把整个餐厅给爆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银河M9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走的时候还得把老板的电瓶车骑走。
我们先看这台车,车圈朋友们都说这是插混版“问界M9”。这个说法,典中典。你以为这是巧合吗?不,这是阳谋。这是赤裸裸地告诉你,50万的M9你买不起,没关系,我这儿有青春版、精神平替、17万的“问界M9 Pro Max Plus青春校园版”。这是一种降维打击,它打击的不是你的钱包,是你的认知。它在你的大脑里建立了一个快捷方式:银河M9约等于便宜大碗的问界M9。这种品牌玄学上的“碰瓷”,比任何广告都来得直接、暴力。就问你怕不怕?
外观那些“星汉涟漪灯带”、“玉带环腰设计”,说白了,就是要把一个大家伙整得看起来不那么像个油腻的货车司机。5米2的车长,快2米的车宽,这玩意儿在路上就是一艘移动的航母。但吉利聪明就聪明在,它给你搞了个什么“勃朗峰舷窗”,什么1.1米的门框高度,让你觉得这艘航母还挺体贴,老人小孩上下车方便。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个就懂了,这车的目标用户是谁?就是我这种,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一个移动的家,但预算又极其有限,每一分钱都要掰成八瓣花的“人间压缩毛巾”。
这车的屏幕多得让我有点密集恐惧症,想起了小时候玩儿的电子宠物,一天到晚滴滴滴,生怕哪个没照顾到就挂了。30英寸6K大屏,32英寸AR-HUD,后面还有个17.3英寸的吸顶屏。我跟你说,这哪是车,这是个移动网吧。六座布局,第二排按摩,第三排能躺平。这设计的核心思想就一个:只要我配置堆得够多,多到让你忘记思考,你就不会去想别的了。什么品牌价值,什么技术信仰,在9.1L的冷暖冰箱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一家人出去玩,儿子在后面看动画片,老婆在副驾刷剧,老人在二排按摩睡觉,你在前面开着车,冰箱里还有冰可乐。这不就是中国男人对“家”的终极幻想吗?
然后是动力,这部分纯属魔幻。三电机四驱版,640千瓦,1165牛·米。我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是什么概念?这是雷电法王杨永信给你装了三个电击起搏器,一脚油门下去,你不是在开车,你是在进行一次短距离空间跳跃。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我们还在研究曲率引擎,你这直接靠电动机就快实现跃迁了。这种性能对于一台家用SUV来说,有意义吗?没有。重要吗?很重要。因为它满足了一种情绪价值: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这就是“不务正业”的极致,把买菜车造成了星际战舰。
写到这儿,我突然发现我把吉利形容成了一个走投无路的发疯选手。诶,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真正的杀招,其实是反技术崇拜。现在所有车企都在吹什么智能驾驶,什么AI大模型。但决定这一切成败的,根本不是你实验室里跑出来的数据,而是中国马路上那些不讲道理的老头乐。我跟你说,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银河M9的逻辑也是一样,它不跟你聊那些虚无缥缈的未来科技,它跟你聊最现实的。17万多,给你六个座位,一个移动的家,一套堪比高达的动力系统,还有一个长得像50万豪车的外观。这是最民粹的解构方式,把所有花里胡哨的技术名词,都拉回到“价格”和“实用”这两个最原始的维度。
你看,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是一种信仰。会买奔驰的人,买的也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徽标带来的社交货币。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大部分人,买车就像去菜市场,追求的是一斤能多给二两葱。吉利这次,不是多给了二两葱,是直接把葱基地包圆了送给你。
所以银河M9能成功吗?谁知道呢。但它成功地让所有对手的心态都崩了,让所有准备买这个尺寸SUV的消费者,都得把它拉进备选清单里掂量掂量。这就够了。在掀桌子的世界里,打不打得赢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桌子掀了,让别人吃不上饭,就是最大的胜利。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吉利选了把所有人都拖下水,一起渡劫。这操作,666。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