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车更耐用,减速有技巧,停车有门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汽车已经成了许多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家买车的时候,都希望能用得久一些,少出点毛病。

但常常会发现一个现象,同样一款车,有的人开上好几年,车况依然非常出色,开起来紧凑有力;而有些人的车,没过多久就感觉松松垮垮,小毛病不断。

这其中的差别,除了车辆本身的质量和定期的保养外,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的驾驶习惯决定的。

想车更耐用,减速有技巧,停车有门道-有驾

特别是在减速和停车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环节里,其实蕴含着延长汽车寿命的大知识。

首先,我们来谈谈一个非常普遍的场景:长时间怠速等待。

比如在路边等人,或者遇到严重的交通堵塞,很多驾驶员习惯让发动机一直运转着。

大家普遍认为,怠速顶多就是多费点油,为了车里的空调和音响,这点油耗不算什么。

然而,这种想法其实忽略了对车辆更深层次的损害。

发动机在设计时,它的最佳工作状态是在一定的转速区间内运行,这时候燃油燃烧最充分,效率最高。

而在怠速状态下,发动机转速非常低,进气量和排气量都相应减少,这会导致喷入气缸的燃油无法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的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一种叫做积炭的黑色胶状物质。

这些积炭会像污垢一样,附着在发动机内部的活塞、气门、喷油嘴等关键部件上。

起初,少量的积炭可能不会引起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炭越积越厚,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想车更耐用,减速有技巧,停车有门道-有驾

首先是动力下降,你会感觉车子加速无力,踩油门反应迟钝,好像被什么东西拖住了。

其次是油耗升高,因为积炭影响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行车电脑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只能指令喷油嘴喷射更多的燃油。

有数据显示,一台普通家用轿车怠速一小时,大约会消耗掉一到两升的燃油,而这期间产生的积炭,可能比它在高速上行驶一百公里还要多。

更严重的是,过多的积炭还可能导致烧机油、活塞环卡死,甚至引发拉缸这样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大修的严重故障。

因此,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如果预计停车等待的时间会超过三分钟,就应该果断地将发动机熄火。

这不仅是为自己节省燃油开支,更是对车辆发动机的一种有效保护。

现在很多新车型都配备了自动启停功能,其实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在车辆临时停止时自动熄火,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磨损。

说完了静止状态下的等待,我们再来看看车辆行驶中减速时的一个常见挑战——通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

在城市道路中,减速带随处可见,它的作用是强制车辆减速,保障安全。

但很多驾驶员,尤其是性格比较急躁的,往往会选择以较快的速度直接冲过去,伴随着“哐当”一声巨响,人和车都经受了一次剧烈的颠簸。

想车更耐用,减速有技巧,停车有门道-有驾

大家可能会觉得,汽车是钢铁之躯,这点冲击算不了什么。

但实际上,现代汽车的底盘悬挂系统是一个非常精密和复杂的组合。

它由减震器、弹簧、各种连杆和起缓冲作用的橡胶衬套等部件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在保证操控性的同时,尽可能地过滤掉路面的颠簸,提升乘坐舒适性。

当你高速冲过减速带时,瞬间的巨大冲击力会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整个悬挂系统。

这就好比用一把大锤,重重地敲打在这些精密部件上。

一次两次或许还能承受,但长期如此,悬挂系统的部件就容易出现损伤、位移甚至变形。

比如减震器可能会漏油,失去减震效果;连接车轮和车身的各种连-杆的橡胶衬套可能会破裂,导致连接处出现旷量;车轮的定位参数也会发生改变。

这些损伤累积起来,就会让你的车子开起来感觉不对劲,比如直线行驶时车辆会不自觉地跑偏,需要不停地修正方向盘;转弯时车身侧倾得特别厉害,感觉摇摇晃晃没有信心;轮胎也会因为定位不准而出现不规则的磨损,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当这些问题严重到必须去修理厂解决时,更换悬挂部件的费用往往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既费钱又伤车。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看到减速带或坑洼时,提前松开油门,轻踩刹车将车速降至一个很低的水平,比如20公里/小时以下,然后在车轮接触减速带之前松开刹车,让车辆以自身的惯性缓慢通过。

想车更耐用,减速有技巧,停车有门道-有驾

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冲击力,保护好精密的悬挂系统。

小心翼翼地把车开过颠簸路段,终于找到了一个车位准备停车。

此时,另一个关乎车辆“筋骨”健康的细节就来了,那就是停车后方向盘的位置。

很多人停好车后,车轮回正与否全凭感觉,有时车轮是歪的就直接熄火锁车了。

这个小小的疏忽,日积月累下来,同样会对车辆造成伤害。

当方向盘没有回正时,车轮是倾斜的,这意味着整个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拉杆、转向机齿轮等部件,都还处在受力、紧绷的状态。

同时,悬挂系统也会因为车轮的角度问题而受力不均。

这就好比一个人睡觉时,脖子一直歪着,时间长了,相关的肌肉和骨骼肯定会感到酸痛不适。

对于汽车来说也是一样,长期让转向和悬挂系统的一部分零件持续受力,会加速它们的磨损和老化。

你可能会在日后的使用中发现,转动方向盘时会发出“吱吱”或“咯咯”的异响,感觉转向变得比以前更沉重,或者方向盘出现了一定的虚位,不再那么灵敏。

想车更耐用,减速有技巧,停车有门道-有驾

这些都是转向系统和悬挂系统在发出“抗议”的信号。

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在车辆完全停稳后,看一眼方向盘是否处于正直的位置,如果不是,就多打半圈或一圈方向盘把它回正。

这个简单的动作,就是给爱车的“关节”做了一次放松,让它能够在最自然、最无负担的状态下休息。

最后,我们来聊聊停车的终极学问:在哪里停以及怎么停。

这和我们选择在哪里休息一样重要。

首先要尽量选择平坦的地面停车。

避免那种一半车轮在马路牙子上,一半在路面的停放方式。

现代的家用轿车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承载式车身结构,也就是说,车身外壳本身就是车架,它像一个坚固的笼子,负责承载所有重量。

这种结构最怕的就是持续的扭曲应力。

当车辆一高一低地停放时,整个车架就处在一种不均衡的扭曲状态下。

想车更耐用,减速有技巧,停车有门道-有驾

短时间停放影响不大,但如果常年累月都这样停车,就可能导致车架产生微量的永久性形变。

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你会发现某个车门关闭时不再像以前那样严丝合缝,甚至需要用更大的力气;行驶在不平路面时,车内会传来各种细碎的异响。

这些都是车身刚性下降的表现。

除了选择平地,在坡道上停车,尤其是对于自动挡车型,操作顺序更是大有讲究。

很多人的习惯是:踩刹车停稳,直接推入P挡,然后拉起手刹,最后松开刹车踏板。

当松开脚刹的那一刻,车辆往往会“咯噔”一下,轻微地窜动。

这一声“咯噔”,其实是变速箱内部一个叫“驻车棘爪”的锁止机构,与齿轮硬生生卡住的声音。

此时,车辆在坡道上的下滑力,就完全由这个小小的金属棘爪来承担了。

长期让它承受这么大的力,很容易导致其磨损甚至损坏,一旦需要维修变速箱,那将是一笔非常高昂的费用。

正确的坡道停车步骤应该是:踩刹车停稳后,先将挡位挂入N挡(空挡);然后,用力拉紧手刹;接着,缓慢地松开刹车踏板,此时你会感觉到车辆的重量完全由手刹系统承受住了;最后,再次踩下刹车,将挡位从N挡推入P挡。

这样一套操作下来,驻车棘爪只是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轻松地卡入到位,起到一个双保险的作用,真正承担制动任务的是手刹。

这个小小的顺序调整,就能极大地保护变速箱,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爱车之道,就体现在这些日常驾驶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用心地对待它,它也必将以更长的陪伴和更可靠的性能来回报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