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辉煌19.2亿到越南失守,击败中国摩托的并非日企,而是内心的贪婪
哎,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在越南的街头,摩托车的轰鸣声从来没停过。
那是生活的一部分,每辆车都像在讲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股中国红风靡了那里,出口额冲到了19.2亿美元,简直是耀眼无比。
但好景不长,这一切像梦一样碎了。
日本品牌又回来了,中国摩托却悄无声息地退场了。
是什么原因呢?
不是技术差劲,而是人性中那份贪婪和短视,把一切都毁掉了。
就像一句老话说贪欲是心灵的毒药。
(引自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的名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真实的故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弱点。
越南,摩托车的王国。
你想象一下,那里到处是摩托车,数据显示,2019年就有超过6000万辆在路上跑着,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辆在呼啸而过。
这不是巧合,而是生活所迫。
越南的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占了大半,平坦的地方道路又窄,高速公路少得可怜。
汽车呢?
太贵了,税高得吓人,普通家庭买不起,所以摩托车成了大家的亲密伙伴。
年轻人骑着它在胡志明市的夜市里穿梭,农民用它驮着稻谷或家禽。
摩托车产业甚至撑起了经济的半壁江山,创造了无数工作机会。
2019年,销量超过了300万辆,日本品牌如本田和雅马哈早就深耕其中,靠着本地生产和可靠质量赚得满盆。
中国摩托车呢?
机会在90年代中期来了。
重庆力帆、济南轻骑、湖南宗申这些企业嗅到了商机。
想想1995年,那时日本摩托车卖到2100美元一辆,而中国同类产品只卖700美元,价格优势太大了!
消费者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短短几年,销售网络铺开,2002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飙升到80%,街头到处是红色的身影。
成功来得那么快,大家都欢欣鼓舞。
但你知道吗?
这份辉煌背后,隐藏着隐患。
一切开始出问题,是从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开始的。
大家都想抢市场份额,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
重庆力帆的摩托车,利润低到每辆只剩30元,简直是在亏本卖。
為了压低成本,厂家开始偷工减料,钢材用薄了,零件质量差了,工人被催着赶工,质量检查形同虚设。
一辆新车开出去,在越南湿热的天气里,几个月就生锈,链条松动,引擎异响。
消费者开始抱怨买了中国摩托,骑两年就得大修。
日本品牌呢?
本田的维修站遍布城乡,配件随时供应,车子能跑十年不出大问题。
雅马哈的广告到处是,强调耐用和信任。
越南人渐渐明白,花多点钱买个省心的车,才是明智选择。
更可悲的是,中国企业内部的互相拆台。
有的厂家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向经销商提供劣质配件,比如化油器密封不好,螺栓尺寸不对,让对手的摩托车出故障。
经销商们气得直跳脚,消费者更是失望透顶。
政府也看不下去了,2004年,对进口摩托车加征关税,从30%涨到100%,认证流程变得严苛。
那些利润本就微薄的中国中小企业,哪扛得住?
资金链断裂,仓库里摩托车卖不出去,不少企业只好撤退。
市场份额迅速下滑,到2016年,只剩可怜的1%。
日本品牌趁机卷土重来,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但生活总有转机。
2010年代,越南开始推动环保,城市交通拥堵,尾气污染严重,政府计划2026年限制燃油摩托车,电动车成了新潮流。
电动摩托车充电便宜,续航不错,电池耐用,性价比高。
中国企业学聪明了,这次不急不躁。
雅迪在河内投资建厂,产品针对越南的路况设计,减震好,仪表盘智能。
绿源在其他省份设厂,工人培训严格,售后服务完善,开设维修点,配件供应及时。
政府也给力,降低进口关税,还免税优惠。
中国电动车品牌慢慢站稳脚跟,数据显示,2024年,它们开始蚕食日本燃油摩托的市场份额。
消费者接受度越来越高,因为这些车不只便宜,还可靠。
回想起来,这场起落,像极了一场人生大戏。
高潮时风光无限,低谷时痛彻心扉。
就像孔子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诚信是立身之本,中国企业当初的贪婪,让他们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
但好在,他们从教训中成长,学会了稳扎稳打。
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努力。
希望每个在追梦路上的人,都能记住心存贪婪,终将自毁;以诚待人,方能长久。
愿我们都能从中吸取智慧,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