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老百姓的生活里,买车是个大事,不管是四个轮子的还是两个轮子的,都得精打细算。
尤其是在摩托车这个圈子里,很多人在从最入门的125cc小车往上升级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非常现实的纠结:要不要上150?
这个问题的核心,往往不是价格差了多少,而是心里总有个声音在嘀咕,那150的摩托车,是不是比125的要费油太多了?
毕竟排量大了25cc,听起来就像饭碗大了一圈,那每顿饭肯定要多吃不少。
很多骑惯了125的老骑手,也常常会劝身边的新人,说150的车动力是好点,但油耗高,天天上下班通勤,那油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久而久之,“150等于油老虎”这个印象,就像个标签一样,牢牢地贴在了这个排量的摩托车上。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拿出来,好好地、用大白话聊个透彻。
首先得说,认为排量大就一定费油,这个想法在几十年前的化油器时代,基本是没错的。
那时候的发动机技术简单粗暴,加大排量就是最直接的提升动力的方式,相应的,油耗也跟着水涨船高。
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咱们的手机都从大哥大进化到智能机了,摩托车的发动机技术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把今天的150发动机和过去的125发动机单纯比排量,就像拿一个现代的、经过科学训练的运动员,去和一个旧时代的大力士比力气一样,比法本身就不太科学。
决定一台发动机省不省油的关键,早就不只是那个小小的排量数字了,更重要的是它背后一整套的技术水平,这才是省油的根本。
咱们可以看看现在市面上主流的150摩托车,它们到底用了些什么技术来省油。
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叫“压缩比”。
这个词听起来专业,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发动机在点火之前,把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缩得有多狠。
压缩得越狠,爆炸燃烧就越充分,同样一滴油能产生的能量就越多。
老款的125摩托,压缩比一般在9.5:1左右,而现在像本田幻影150这样的车,压缩比已经做到了10.3:1,甚至更高。
这就好比烧柴火,你是松松垮垮地堆一堆点火,还是把柴火压得紧紧实实再点火,肯定是后者烧得更旺、热量更高。
再一个就是电喷系统,这可以说是现代摩托车省油的最大功臣。
过去的化油器,就像一个老式的水龙头,给油多给油少全凭感觉,控制得相当粗糙。
而现在的电喷系统,相当于一个装了电脑芯片的智能水龙头,它上面连着各种传感器,能实时监测你的车速、发动机转速、空气温度、进气压力等等十几种数据,然后通过电脑精确计算出当下最合适的喷油量。
天冷了,它知道多喷一点好启动;车热了,它就减少喷油量,保证每一滴油都用在刀刃上。
这种精细化管理,是老式化油器完全无法比拟的,省油效果立竿见见影。
还有一些更高级的技术,比如雅马哈的“蓝芯技术”和VVA可变气门,那更是省油的黑科技。
这个VVA可变气门,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发动机会“变身”。
当你在市区里慢悠悠地骑,转速不高的时候,它就用一种小气门开度的“省油模式”工作,呼吸平稳,消耗少。
可一旦你需要超车,猛拧油门拉高转速,它就立刻切换到大气门开度的“动力模式”,大口吸气,爆发出强劲的动力。
这样一来,它就巧妙地解决了省油和动力不能兼得的矛盾,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都能有最好的表现。
这些先进的技术,在成本和定位都更低的125cc车型上,是很少能见到的。
所以,150cc平台因为售价更高,厂家也更愿意把这些看家本领用在它身上,这些技术上的优势,足以抵消掉那多出来的25cc排量所带来的理论油耗增加。
空口说技术可能有点虚,咱们直接来看实实在在的数据,这才是最硬的道理。
根据很多专业的摩托车媒体和大量车主的真实反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清晰的油耗情况。
比如五羊本田的幻影150和新大洲本田的CBF150R,在市区和国道混合的日常骑行条件下,百公里油耗普遍在2.1升到2.3升之间。
以省油著称的雅马哈飞致150,很多车主甚至能骑出百公里2.0升,乃至1.9升的惊人数据。
那么作为对比,主流的125cc跨骑车,比如铃木的GSX125,它们的百公里油耗是多少呢?
普遍在1.8升到2.0升。
这么一对比,结论就非常清楚了。
一台技术先进的150cc跨骑车,和一台主流的125cc跨骑车,百公里油耗的差距,可能也就是0.2升左右。
咱们按现在的油价算一下,每跑一百公里,大概也就多花一块多钱。
如果你每天上下班来回骑个三十公里,一个月算下来,可能也就多花个二三十块钱,连一顿像样点的外卖都买不到。
为了这点微不足道的油耗差距,去放弃150cc带来的那实实在在的百分之二三十的动力提升,到底值不值,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当然,这里也要特别提一下,同样是150cc,跨骑车和踏板车的油耗是完全不同的。
像豪爵UHR150这样的高端踏板车,品质非常好,但它的百公里油耗通常要去到2.5升甚至更高。
这是因为踏板车用的是CVT自动挡,传动效率天生就比跨骑车的链条传动要低一些,再加上车身结构更重,风阻也更大,所以油耗高一些是正常的。
所以咱们在比较的时候,要把同类型的车放在一起比,拿150跨骑去和125踏板比油耗,那是不公平的。
说完了车本身,再来说说人的因素。
俗话说得好,没有肉车,只有肉人。
一台车省不省油,机器只占一半的因素,另一半甚至更重要的一半,掌握在骑车人的右手里。
你的驾驶习惯,对油耗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能达到百分之三十的差距。
也就是说,一个骑行习惯好的人,骑着150的车,完全可以比一个骑行暴躁的人骑125的车还要省油。
想省油,诀窍也很简单,就是“温柔”。
起步要平顺,不要猛加油门;行车中保持匀速,避免忽快忽慢;预判前方的路况,比如看到前面是红灯了,就提前松开油门,让车子滑行过去,而不是冲到跟前再一脚急刹车。
每一次急刹车,都意味着你把刚才烧油换来的动力,又通过刹车片变成热量给浪费掉了。
还有就是基础的保养,保证轮胎气压正常,链条干净润滑,这些小细节都能对油耗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从整个市场的角度看,无论是国际大厂本田、雅马哈,还是我们国内的骄傲豪爵、春风,都在150这个级别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精力。
本田和雅马哈用顶尖技术来保证动力和油耗的完美平衡。
而像豪爵的DR150,虽然没有宣传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技术,但凭借着极其成熟可靠的电喷系统和精良的调校,实测油耗也稳稳地控制在2.2升左右,这就是中国制造实力的体现。
春风的150NK更偏向运动和玩乐,油耗稍高一点,那也是为了换取更激进的驾驶感受,是一种明确的产品定位。
这一切都说明,150cc这个级别,已经是一个技术非常成熟、选择非常丰富的市场。
我们多付出的那一点点购车成本和微乎其微的油耗,换来的是超车时更强的信心、载人上坡时更足的底气,以及在关键时刻能帮你脱离险境的安全冗余。
这笔账,无论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所以,别再被“150是油老虎”的老观念束缚住了,是时候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充满驾驶乐趣的黄金排量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