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老黄河,那是几代人的回忆,中国最早的重卡,在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老黄河像老黄牛一样,为国家建设立功不小。当年开过老黄河的都不是简单人物。
老黄河是我国1960年代开始生产的,仿的是捷克斯柯达卡车,进行了优化。我开过三年济南产黄河150、上柴的6135发动机,载重量是8吨。
老黄河最大的优点是驾驶室大,能睡觉。但是夏天热,大夏天坐发动机旁边烤真受不了。我姨夫也开过,他爱在驾驶室引擎盖上烤馒头。另外方向盘特别沉,开过两年的都练出一对麒麟臂。当时有一个司机,开车打方向必咬牙,我就问你这是啥毛病?他说学车的时候师傅就开黄河,当时年纪小,劲小打不动方向盘咬牙用劲,所以落下这个习惯。
这个车最容易损坏的部件就是半轴和变速箱,一轴喇叭管。 断半轴的概率这车说排第二,没有车敢说第一,最让我遇到奇葩的断法是,居然在慢下坡时也断。老司机说,出车不带千斤顶可以,但不能不带根备用半轴。
老黄河JN150除了爱断半轴,还有个特点,方向盘没有助力,经常没有制动,第一代是机械排气制动,离合器双片带中压板,压盘三根分离杠杆。手刹车是棘轮的,拉半天才能刹住。去山西拉焦炭,没有刹车了,靠排气扇回来了。另外有一次,在北京五棵松路口差点撞到岗楼,到路口中间方向盘打不动了。吓出一身冷汗。
虽然有各种不满意,但这车也确实立功不小,六七十年代为国家干活出了不少力。八十年代以后还有生产,很多司机买了这个车,养活了一家老小。老黄河成了人们回忆中的经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