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买的美的空调,18年洗车时手贱想洗一洗,结果把空调从下面冲洗进水冒烟了,厂家半小时派人免费十年保修帮忙修好
---
我说说这事吧,纯属无聊手贱惹的祸。2009年买的美的空调,到2018年寒冬刚过去,正好洗车时,心血来潮,想顺便把空调外机冲冲洗。你们懂的,路边尘土厚,夏天容易堵风扇啥的。结果我没掂量好,从空调下面直接冲水。没想到水流倒灌进机子,结果制热时那机器就开始冒烟,一瞬间吓我一跳,感觉好像放了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地声响。
赶紧给厂家客服打电话,跟他们说了情况。没想到啥反应也没有躲闪,半个小时不到,两个小伙子带配件来了,直接开始维修。那小哥动作利索,我还问他:这得花多少钱?他居然说:免费保修十年。这个服务态度,真的让我刮目相看。
细节上讲,维修的其实是控制板进水短路,部件换了个小电容和一个保险丝,20多分钟就搞定了。你要说这维修速度跟我之前在别的品牌那卖场体验,差远了。以前遇到这种问题,等半天没动静,最后还得自己去配件店绕一圈。美的这待遇,至少从这个体验上算贴心。
我的体感是,几年时间,供应链和售后体系能改进不少,尤其供货和维修响应速度,明显优化了不少。虽说这事儿毕竟是我自己手残引起的,但厂家的反应速度和服务态度真带感,我开始相信某些国货品牌的细节做得越来越好了。
不过我琢磨了下,十年保修对空调来说确实不多见,不知道这个政策是全国统一,还是地方差异?这段先按下不表,要找机会多了解点。
说点我自己日常见到的事。朋友家装了个同级别空调,某进口大牌,价格差不多,结果售后啥都不太给力,维修电话一打就是排队,配件供应慢,甚至有次换件要自己掏钱,估摸着售后体系没那么健全。估计这个跟他们供应链全球分散,部件重重叠叠,协调难度比国货品牌大多了。相比之下,美的这种家电巨头,内部供应链一体化更好,才有这速度。
前几天去小区楼下空调店里听修理工聊天,说现在空调维修利润不如以前了,配件成本倒是涨了不少,修一次加一点油都得多花30%成本。修理工还吐槽,像这样保修时间拉长的,表面看消费者受益,但其实利润压缩,店家压力大。说白了,谁让用户、品牌和渠道三方博弈这么复杂,你管他啥原因,就是你得花钱投入响应体系。
说着说着我又想起那天洗车的时候对话了。一个朋友路过就问我:你干嘛把空调从下面冲洗,别说了,这操作就像自己挖坑跳进去。我也干笑应了一下,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又尴尬。其实我心里清楚,空调外机其实是设计成能防雨水对抗一些溅水,但冲水流量太猛,盖子缝隙多多少少会渗进水,这点技术细节,真的得用户细心。
说回供应链,我尝试把这种维修比喻成厨房做菜。研发就像选菜谱,生产就是买菜和摆盘,供应链是菜市场到厨房的运输和保鲜。而用户心理,就是那吃菜人的口味偏好。你要是菜市场断档了,或者厨师不熟悉菜谱,端出来的菜早晚差劲。而且,供应链的艰难还包括天气和突发事件这些调味料,稍微一点儿没注意,味道就全跑偏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个维修数据,说美的对于外机故障投诉率大约是0.8%-1.2%之间(样本少,估算),这个数字在国产品牌中属于偏低水平了。我猜想,这也是厂家愿意投入十年保修的一个底气所在,因为损坏率控制得还不错。
不过这十年保修大概率是限定核心部件,像电容、压缩机这类,外机零部件的整体覆盖还得看合同细则(没细想过)。用起来的门槛和流程,是不是也像我这样顺畅,有没有很多隐藏小坑,是另外一回事。
有时候我觉得,作为用户,我们对维修体系的认知偏少,总觉得买辆车或者买个空调就完事了,实际上背后是上下游复杂的博弈和成本平衡。比如说,我心里琢磨着这零部件换成国产的比例占多少,肯定不会100%,毕竟全球供应链和技术授权牵扯大,进口电容还是有的。
对比汽车行业也是这个道理,车企研发一款发动机,零件供应商多,质量参差。厂商和供应商像是在跳钢丝舞,稍有偏差就影响整车品质。我从研发角度来说,空调这套供应链和汽车整车供应链难度当然没法比,但相似的博弈逻辑毕竟有。你敢说家电能做到十年保修,新能源车能做到十年免费换电池吗?呵呵,转念一想,咱不能太苛刻。
说实话,遇上老空调出点故障,主要得看售后效率,修不修得及时老实说对使用感受影响很大。便宜没好货?可能吧。但我这次就先忽略经济成本,单纯感受供应链端的响应速度,确实不输大车厂的快修节奏。
对了,关于成本,粗算了一下:一个小电容、大保险丝和人工,材料费差不多几十块钱,人工按20分钟折合一小时薪资,合个百块以内,厂家派人这成本估计不低。但这就是投资吧,换个角度看,长远能减少客户流失率。这样算下来,十年保修的初衷也许不只是撒钱打广告,更像是供应链自信和市场竞争的双重较量。
我说到这儿,你们有没有遇过类似的手残维修事件或者是厂家派人飞快修好的?有没有到那种产品设计让你很难不犯错的情况?这年头,消费者到底是不是该多学学这些产品的使用技巧,还是就该靠厂商把流程做到极致去包容我们的人性缺陷?我自己还真没想明白。
最后留个小细节,空调外机面板的材质随着时间变薄了,开维修盖子会稍微变形,这倒是我刚才翻笔记时无意发现的——别看老牌企业,产品细节还是有待提高。你们用的那些空调,有没有发现这种变化?
咋说呢,这事就是这么巧合中带点无奈的维修故事。手贱洗个空调,厂家却用半小时临场速度给我圆了场。日子嘛,就该这样带点惊喜,别光盯着故障咋修,也要看看背后供应链不显山露水的功夫。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