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高速,定速巡航和自己踩油门,哪个更省油,老司机实测对比

跑高速公路,对于很多有车的朋友来说是家常便饭,不管是回家过节还是出门旅游,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都得在路上。

为了让长途驾驶不那么累,很多车上都有一个叫“定速巡航”的功能,按个钮,设定好速度,车子就能自己跑,右脚彻底解放,听起来简直是神器。

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来了:在高速上,到底是打开定速巡航让电脑自己跑省油,还是我们自己控制油门更省油呢?

很多人凭直觉会认为,肯定是电脑控制得更精确,油门踩得稳,自然就省油。

跑高速,定速巡航和自己踩油门,哪个更省油,老司机实测对比-有驾

但现实情况可能要颠覆不少人的认知,很多开了好几年车的老司机,在琢磨明白这件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可能都错了。

在咱们国内大多数高速路况下,依靠我们自己的脚来控制油门,往往比那个看似精准的定速巡航系统,更能给我们的钱包省下不少钱。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我们得从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说起。

当我们踩下油门踏板的时候,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发动机“多喷点油”。

实际上,汽车的电脑为了让驾驶者感觉动力响应很迅速,会耍一点“小聪明”。

它在收到你加速的指令后,会瞬间执行一个叫“加浓喷射”的程序。

这是什么意思呢?

正常情况下,为了达到最高的燃烧效率,发动机里的汽油和空气会按照一个大约1比14.7的黄金比例混合。

但是,在你踩下油门的那一刻,电脑会暂时打破这个比例,让汽油的浓度变得更高,可能变成1比12。

油多了,混合气体燃烧起来就更剧烈,产生的爆发力自然就更强,车子也就“嗖”地一下有了反应。

所以,很多时候你感觉车子动力很足,轻轻一点油门车就往前窜,这其实是电脑在背后帮你额外多喷了油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机制叫“喷油补偿”。

喷油嘴喷出来的汽油雾,并不会百分之百都立刻进入气缸参与燃烧,总有一部分会因为温度低而附着在进气管的内壁上。

跑高速,定速巡航和自己踩油门,哪个更省油,老司机实测对比-有驾

为了弥补这部分“挂壁”的损失,确保实际进入气缸的油量是足够的,电脑也会在计算后多喷出一点点油。

理解了这两点,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关键问题:只要我们频繁地改变油门深度,哪怕只是很轻微的踩下和松开,发动机就会不断地执行这种额外多喷油的“加浓”和“补偿”操作。

这些操作虽然保证了动力,但从省油的角度看,它们都是一种效率不高的燃油消耗。

现在我们再来看定速巡航。

这个系统可以说是一个极其认真,甚至有点“死板”的执行者。

它的唯一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把车速稳定在你设定的那个数值上,比如时速120公里。

它对速度的监控,比我们人眼可要灵敏多了。

在路上行驶时,任何一点微小的阻力变化,都会导致车速的波动。

比如,一阵迎面吹来的风,路面从平整的沥青变成了稍微粗糙一点的水泥,或者是一个我们肉眼几乎察觉不到的缓坡,都可能让车速掉个零点几公里。

一旦系统检测到速度慢了,哪怕只有0.1公里每小时,它会立刻指令发动机补油,把速度提上来。

反之,如果速度快了一点点,它又会立刻收油。

所以,虽然我们在车里感觉车速稳如一条直线,但在我们看不见的发动机舱里,油门其实正在以非常高的频率进行着微调,就像一个新手司机紧张得脚在不停地抖动一样。

每一次微小的补油动作,都在触发前面提到的“加浓”和“补偿”程序,燃油就在这一次次我们毫无知觉的微操中,被悄悄地浪费掉了。

相比之下,我们人类驾驶员的优势恰恰在于我们的“不精确”和“预判能力”。

跑高速,定速巡航和自己踩油门,哪个更省油,老司机实测对比-有驾

我们开车,更多是靠一种感觉。

设定一个目标速度120,可能实际开起来会在118到122之间轻微晃动。

当速度掉到119时,我们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有任何反应,会继续保持原有的油门开度,让车辆自然地滑行。

这种“差不多就行”的模糊控制,反而大大减少了油门指令的改变次数,从源头上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额外喷油。

更重要的一点,是人会观察路况,懂得利用惯性,这是目前的定速巡航系统所不具备的智慧。

举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相信跑过山区高速的朋友都深有体会。

前方是一段长长的下坡,紧接着又是一个同样很长的上坡。

如果我们自己开,看到这样的路况,大脑会立刻做出规划。

在下坡的时候,我们不仅不会松油门,甚至可能会顺势稍微加一点油,利用重力这个免费的“助推器”,轻松地让车速在安全范围内提升一些,比如从120提到125。

这个过程几乎不怎么费油,因为是地球引力在帮我们干活。

当车辆带着这股强大的动能冲到坡底,开始上坡时,这股惯性就能帮助我们抵消掉很大一部分上坡的阻力。

这时候,我们只需要用比在平路上更小的力气去踩油门,就能很轻松地维持速度爬上坡顶。

整个过程非常顺畅,能量得到了高效的利用。

跑高速,定速巡航和自己踩油门,哪个更省油,老司机实测对比-有驾

那么,如果把这个任务交给“死板”的定速巡航呢?

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在下坡时,它检测到车速因为重力原因超过了设定的120,它的第一反应就是“超速了,危险,必须降速!”于是它会立刻收油,甚至在一些高级车型上,它还会启动轻微的刹车来控制车速,硬生生地把重力送给我们的免费能量给消耗掉。

等它辛辛苦苦把车速稳定在120下到坡底,紧接着上坡路段来了。

由于之前没有积攒任何额外的动能,车速会因为巨大的爬坡阻力而迅速下降。

定速巡航系统检测到速度掉了,又会急忙下达指令:“速度不够,全力加速!”于是发动机开始嘶吼,拼命地喷油,用最原始、最费力的方式,硬生生地和重力对抗,把车子拽上坡。

这么一折腾,油耗想不高都难。

在同样一段路上,一个有经验的司机和定速巡航系统开出来的油耗,差距可能会达到百分之十以上,甚至更多。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定速巡航。

我们必须明白,这个功能被发明出来的首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驾驶疲劳,而不是为了极致地省油。

在长达数小时的旅途中,让右脚能够得到休息,让精神不再需要时刻紧绷着去控制油门,这对于提升驾驶舒适度和安全性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在某些特定的理想路况下,比如在华北平原一望无际的高速公路上,路面平坦得像桌面,而且车流量很小,这种时候开启定速巡航,它那种稳定不知疲倦的特性,确实能够比一个可能会分神、会疲劳的人类司机开得更省油。

所以,最聪明的做法,是把定速巡航和我们自己的脚,看作是两种可以互补的工具,根据不同的路况来灵活选择。

当你行驶在路况良好、地势平坦、车流稀少的路段时,不妨打开定速巡航,让自己放松一下,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而当你进入山区、丘陵地带,道路起伏变大,或者路上的车多了起来,需要你频繁地进行判断和操作时,就应该果断地自己接管油门。

利用你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大脑去预判,用你的脚去细腻地控制,这不仅能带来更低的油耗,本身也是一种驾驶的乐趣。

真正高明的驾驶,不是把一切都交给机器,而是懂得在什么时候相信自己,在什么时候善用机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