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兰克福,那个发布会现场,像是被谁点了火。
人挤人,手机举得比脑袋还高,咖啡香混着新车味道,空气里甚至有点儿躁动。
有人扒着栏杆盯着比亚迪的海狮07EV,有点像看世界杯点球大战——谁都不想错过下一个进球。
后台小哥还没喘口气,试驾区就排起长龙,德国大爷大妈轮番上阵,连一直板着脸的展馆保安,这会儿都忍不住多瞄了两眼。
你要说德国人固执?
的确,开了几十年宝马奔驰,脑子里全是“德系精神”。
可今年春天,街头多了些陌生车标,连出租车司机都能随口报出:“比亚迪,电动的,最近挺火。”
翻翻销量表,比亚迪4月卖了1566辆,5月1857辆,6月2000辆,半年6323辆。
特斯拉在后面追着吃土,老牌车企眉头一皱,估计一时半会儿缓不过神。
德国汽车市场,像是被人踹了一脚,从温吞水里炸开了锅。
其实这事要往回倒几年,剧情完全不是这么个走向。
那时候,比亚迪在欧洲,压根没人搭理,德国人听到中国电动车,先是小声嘀咕一句“便宜没好货”。
王传福敢带着团队闯进这个市场,多少有点儿孤注一掷的狠劲。
可偏偏就是这种“不服气”,才有了今天这场围观大戏。
你说是技术牛,还是价格卷?
海狮07EV这一波,刀片电池+智能配置+亲民价,直接把特斯拉的傲气给敲松了。
德国人要的不是情怀,是算得明白的账单。
现场其实不止有人买车,更多的是一种“认同感”在悄悄生长。
德国小伙试完车,瞪着眼和朋友激烈讨论,嘴里全是“安全”“智能”“手感”这些字眼。
更有意思的是,几个德国博主直播拆车,边拆边夸,弹幕直接刷屏:比亚迪到底靠啥逆袭?
这场景,和以前“德国制造”自带光环的日子,完全是两幅画面。
互联网时代,谁还按剧本来?
有人觉得中国车进德国,早晚会被“刁难”,流程、法规、售后,一环都不能断。
德国市场的门槛不是盖的,谁掉队谁就出局。
特斯拉刚火的时候,售后跟不上,口碑一落千丈。
现在轮到比亚迪,大家都盯着看,生怕这新来的“学霸”哪天翻车。
王传福要真被叫到德国坐镇,也不奇怪。
毕竟,这买卖做大了,麻烦也跟着来了。
德国人讲究服务、体验,稍有差池,舆论就能掀翻你。
想想去年法兰克福车展,特斯拉还是主角。
才过了一年,比亚迪却成了人群中心。
这让我想起NBA里的勇士队,曾经一度无敌,结果遇到点变故,立马被追着打。
体育和汽车行业,其实都一样,没人能永远站在山顶。
今天你是新晋网红,明天可能就被人遗忘在角落。
比亚迪这波火,是不是昙花一现,谁也说不准。
有趣的是,德国人嘴上说“中国车不懂生活方式”,可心里盘算得飞快。
房贷、物价、通胀,谁不想多省点?
比亚迪进了家门,德国人不觉得丢人,反倒觉得会过日子。
你看那些自媒体博主,拆车直播,连螺丝都不放过,生怕错过一个“黑点”。
可真要说毛病,还真挑不出啥大问题。
咱们中国制造的底气,慢慢渗进了德国人的生活。
当然,这场面热闹归热闹,谁都明白,德国市场的水有多深。
一波政策、一场舆论风暴,随时可能变天。
比亚迪要想在欧洲站稳,不光靠技术和价格,渠道、服务、品牌、甚至德国人那点儿小骄傲,都得小心翼翼地应对。
就像踢球一样,进攻漂亮不算啥,防守才是王道。
德国人等着看比亚迪的下一个动作,老对手也在后院点火。
偶尔我会想,德国和中国车圈这场较量,像极了两支性格完全不同的球队。
一个讲规则、讲传统,一个拼速度、拼创新。
去年特斯拉的风光还历历在目,今年比亚迪就把牌桌翻了个面。
这样的戏码,欧洲车企估计还得适应一阵子。
说到这里,谁还记得前些年,德国人嘲笑中国车像“塑料玩具”?
如今看着海狮07EV穿梭在柏林街头,估计连他们自己都得服气。
市场就是这么现实,谁能给到最实在的体验,谁就能留下。
比亚迪不是靠讲故事,而是用一辆辆交付,把“性价比”三个字写进了德国人的购物清单。
SEO关键词“比亚迪德国销量”、“比亚迪海狮07EV”、“特斯拉德国市场”、“中国电动车欧洲”不知不觉已经成了搜索热词,流量稳得一批。
我也好奇,等到明年,德国街头还会不会多出一大波比亚迪?
特斯拉会不会憋出个大招?
德国人会不会把“买中国车”挂在嘴边,像聊天气一样随意?
要不,评论区来个投票,看看你觉得德国市场的下一个主角会是谁?
会不会下一场发布会,王传福真得亲自来德国摆摊,和德国大爷大妈唠唠家常?
反正,这场好戏,刚刚开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