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V24Ah电池标100公里实测不到65?三辆新国标车骑了半年,那次从回龙观到中关村12公里直接耗掉70%的电
去年11月的一个晚上,我骑着新买的电动车从回龙观往中关村赶,12公里的路,出门看电量显示满格。到地方一看傻眼了,剩30%。回程更邪门,骑到一半仪表开始闪,最后两公里硬是用脚蹬回去的。那辆车,销售说能跑100公里的48V24Ah锂电。
这事儿让我较上劲了。后来陆续又买了两辆不同牌子的车,专门测续航。半年下来,算是摸清楚这里头的弯弯绕绕了。
厂家标的那个数,基本都是实验室数据。20公里时速,平路,没风,一个人骑,全程不踩刹车。但实际呢?红绿灯一停一起,能耗直接往上蹿。我记过一次数,从家到公司8公里,遇到11个红绿灯,每次启动那一下最费电。市区这么骑,比郊区能少跑快20公里。
电池这块水最深。铅酸便宜,但一到冬天就废。我第一辆车就是铅酸的,夏天勉强跑个60,去年冬天最冷那阵子,40公里都够呛。后来狠心换了锂电的,贵是贵了点,但冬天也能保持55左右。
锂电也分三六九等。有次跟朋友聊天,他那辆比我便宜一千多,牌子没听说过。头三个月还行,后面续航掉得跟坐滑梯似的。我说你拆开看看电芯,结果拆出来全是回收的旧电池。这种车骑个一年电池就报废,算下来比正经品牌还亏。
轮胎这事儿,我也是踩坑才知道的。有天骑车觉得特别费劲,回家一量气压,才1.5个。打到2.0之后,明显轻快多了,那次续航硬是多出来十几公里。还有个细节,3.0的宽胎虽然看着结实,但比2.125的窄胎费电,这点店家从来不说。
电机也有讲究。我现在这辆车,起步给力但不费电,巡航的时候能感觉到功率降下来了。听修车的师傅说,好的控制器会自动调节输出,起步400W,巡航自动降到300W。那些一直全功率输出的,虽然骑着爽快,但电耗得也快。
仪表显示这块最坑爹。我头一辆车,显示剩20%基本就没电了。现在这辆,20%还能跑十几公里。所以现在养成习惯,剩30%就开始找地方充电,绝不等到真没电。
载人影响也不小。我自己骑,75公里没问题。带上老婆,60出头。要是再往后座塞点东西,55封顶。所以如果经常载人或者拉货,别指望小容量电池够用,直接上大容量的省心。
快充这事儿得悠着。虽然两小时充满挺诱人,但伤电池。我一哥们儿天天快充,用了一年电池就不行了,续航缩水快三成。我现在都是晚上睡觉前插上慢充,虽然要七八个小时,但电池保养得好。真急着用才快充,平时尽量别碰。
北方的冬天是个大坎。我那辆锂电车,夏天能跑75,入冬之后只剩58左右。铅酸更惨,直接腰斩。有些牌子推出电池加热的配件,据说能在零下十度预热电芯,多跑十几公里,但得另外花两三百。
坡道是另一个大坑。北京很多立交桥引道都是缓坡,看着不陡,但连续爬几个,电量掉得飞快。那次去中关村就是因为路上有三段坡,平时不觉得,骑电动车才知道这么费电。
说到底,新国标把车速和功率限死了,但不同牌子的续航还是差挺多的。电机效率、控制器算法、车身重量、风阻设计,每样都影响最终能跑多远。有些车光看配置差不多,骑起来完全两回事。
现在很多品牌有APP,能看到全国用户的真实骑行数据。我买车前都会去看看,那个比销售吹的靠谱多了。南方平原地区能多跑十几公里,四川重庆那边因为山路多,普遍少跑一截。东北冬天就更不用说了。
买车的时候别光看标称续航,多打听打听实际表现。电池、电机这种核心部件,差个几百块可能就是好几年的使用寿命。贪便宜吃亏的太多了。
我现在每天来回30公里,选了能跑70的车,用着正合适。留点余量,不用天天惦记着充电。续航这事儿因人而异,坡多坡少、骑车猛不猛、天气冷不冷,都会影响。与其纠结到底能跑多少,不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留点余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