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最近又搞了个大新闻!听说他们家两款当家花旦UNI-V和CS75PLUS要上演“兄弟对决”,一个号称“安全天花板”,另一个被称作“销量扛把子”。前两天有个朋友神神秘秘地跟我说:“你知道吗?新出的UNI-V直接把CS75PLUS按在地上摩擦了!”这话听得我手里的奶茶都差点洒了——都是自家兄弟,还能真打起来?为了搞明白真相,我连夜扒了实测数据、车主口碑,甚至还找到一起惊动央视的事故现场,今天就来给大家掰扯掰扯。
第一章:发动机舱里的秘密战争
先说说最近长安的大动作。2025款UNI-V换上了代号JL473ZQD的新款1.5T发动机,官方说最大功率飙到141kW,比老款多了3kW。别小看这3kW,就像咱们跑步最后冲刺阶段,多蹬一步就能甩开对手一个身位。实测数据更带劲,某汽车媒体搞了个零百加速测试,UNI-V硬生生跑进了7秒俱乐部,红灯起步时连隔壁的本田思域都只能看它尾灯。
反观CS75PLUS这边,第四代车型悄咪咪干掉了颗粒捕捉器。这玩意就像给发动机戴了口罩,虽然环保达标,但容易憋得慌。现在摘了口罩,1.5T版本功率直接从138kW蹦到141kW,油门踩下去那叫一个畅快。不过老司机们要注意,有车主爆料说取消颗粒捕捉器后,某些地区上牌可能会卡环保关,买车前记得先查当地政策。
第二章:钢铁侠级别的安全较量
去年冬天发生的那起事故,直接把UNI-V送上了热搜。当时一辆载着30吨钢板的集装箱大货车侧翻,整个货箱“咣当”一声砸在UNI-V车顶上。救援队到场都倒吸凉气——车顶塌了快一半,A柱居然没断!更神的是,车里两口子就蹭破点皮。后来拆车发现,这车用的“方舟笼”车身,关键部位用的1500MPa热成型钢,硬度堪比坦克装甲。现在懂车帝碰撞测试里,UNI-V的25%偏置碰撞成绩比某些合资车还稳。
CS75PLUS也不是吃素的,人家拿过C-NCAP五星安全认证。不过有北方车主吐槽,开了五六年发现底盘有点锈迹。厂家后来解释说是因为北方融雪剂腐蚀性强,现在新车都加厚了防腐涂层。倒是UNI-V最近爆出个冷知识:它的车身扭转刚度比某些百万豪车还高,过减速带时整车“咯吱”声都小很多。
第三章:车主日常的酸甜苦辣
说到用车体验,可就有意思了。开UNI-V的小年轻最爱显摆那个电动尾翼,等红灯时“唰”地升起来,后视镜里准能收获一片注目礼。不过也有车主哭笑不得——有次尾翼卡住没收回,下雨天愣是给后备厢灌了半箱水。相比之下,CS75PLUS车主更关心油耗。虽然换了8AT变速箱平顺得像德芙巧克力,但市区通勤动不动就9个油,加油站都快混成VIP了。
内饰方面,UNI-V的运动座椅看着拉风,但有小姐姐抱怨穿短裙上下车容易蹭花皮革。CS75PLUS车主则集体吐槽车机系统——导航时突然死机的概率,简直比中彩票还高。不过两家有个共同优点:4S店保养便宜得离谱,小保养400块搞定,比某些合资品牌省一半。
第四章:实测数据的惊天反转
最劲爆的还得看专业机构的拆解报告。某第三方实验室把两辆车大卸八块,发现UNI-V的线束包裹得像粽子,涉水深度直接干到50厘米。CS75PLUS的底盘护板倒是厚实,但拆开一看,排气管隔热层居然比UNI-V少包了20公分。更绝的是耐久测试——模拟10万公里后,UNI-V的发动机缸体磨损量比CS75PLUS少了15%,难怪敢喊出“终身质保”的口号。
不过CS75PLUS也有杀手锏:后排空间足足比UNI-V大了两拳。身高1米8的汉子坐进去,膝盖离前排还能塞个背包。而UNI-V为了溜背造型牺牲了头部空间,戴鸭舌帽的都容易蹭车顶。说到底,要拉风还是要实用,还真是个灵魂拷问。
最终章:没有输家的较量
说到底,这场“内战”根本就是长安给自己加戏。UNI-V像班里那个体育特长生,跑得快跳得高,关键时刻还能扛揍;CS75PLUS则是稳居年级前十的学霸,门门功课均衡发展。最近厂家放话,UNI-V要抢年轻市场,CS75PLUS主攻家用群体,这摆明是要通吃两条赛道。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到底谁碾压谁?数据说话:UNI-V在安全性和操控性上确实更胜一筹,但CS75PLUS的空间和稳定性也不是吃素的。这就好比问奶茶要不要加糖——有人就爱三分糖的清爽,有人偏要全糖的过瘾。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不管选哪款,至少不用再纠结“国产车靠不靠谱”这种老黄历问题了。毕竟能在中国车市杀出血路的,哪个不是身怀绝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