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你疯了?”
上个礼拜,我朋友老王,一个天天把“非承载才是真男人”挂嘴边的老炮儿,突然提了台雷达RD6。我当时正喝着茶,那口水差点没直接喷他车上。他嘿嘿一笑,说舒服,开着跟自家SUV没啥两样。
我愣了半天。要知道,在我们的圈子里,皮卡是有“教义”的。那根粗壮的大梁,就是信仰的图腾。开起来硬邦邦,过个坎能把后排颠飞,那不叫缺点,叫“路感清晰”。大家甚至会互相攀比谁的钢板弹簧片数更多,仿佛那才是男人气概的勋章。没大梁的皮卡?那不就是个笑话么。
可现实扇了“情怀”一耳光,而且扇得很响。当比亚迪都开始造皮卡,当雷达这种车把混动版的价格压到十五万左右的时候,信仰就开始变得有点虚无缥缈了。这价格实在事太香了,香到足以让很多人忘记那根“神圣”的大梁。毕竟,紧凑型SUV卖这个价,大家觉得天经地义,换成个带货斗的皮卡,还不用交消费税,这账谁都会算。
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还记得几年前,吉利搞过一台叫远程FX的玩意儿,就是拿博越的壳子硬生生后面加了个斗。那样子,怎么看怎么别扭,一股浓浓的“魔改”味,销量自然也是一塌糊涂。这给市场留下个坏印象,觉得承载式皮卡就是这种东拼西凑的怪物。
谁知道风水轮流转。当车企们不再搞这种投机取巧的“嫁接”,而是基于一个成熟的平台,像M.A.P雷达瀚海这种和SEA浩瀚架构同源的平台去正向开发时,事情就不一样了。你看现在的雷达皮卡,至少在外观上,它就是一台正儿八经的皮卡,比例协调,没人会觉得它是SUV改的。
抛开外观,坐进去开一圈,那种感觉差异巨大。传统皮卡的前双叉臂加后整体桥结构,注定了它的舒适性上限很低。而承载式皮卡普遍用的四轮独立悬架,开起来的感觉,真的就和一台城市SUV没什么区别。我坐老王那车,过减速带的时候,屁股居然没有被弹起来,这体验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这时候,老炮儿们最后的嘴硬只剩一句:“这玩意儿能拉货吗?”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多余。你看看满大街跑货运的金杯、五菱,哪个带大梁了?现在的材料技术,用些高强度钢,在关键部位做做加强,承载能力拉个半吨一吨的货,一点问题没有。有份报告好像提过,现在这种承载式皮卡的载重能力,已经满足了九成以上轻型商用用户的日常需求。对于那些在平原地区做点小生意,或者周末想拖个摩托艇去水边玩的人来说,完全够用。
它真正的短板,在于极限环境。那套以前驱为主的动力平台,决定了它在爬大坡或者高强度越野时,后轮的动力分配终究有限,脱困能力没法和那些硬派的纵置后驱平台相比。所以,指望开着它去翻山越岭,那确实是想多了。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一场新旧势力的对决,而是市场的细分。硬邦邦的大梁皮卡,依然是那些需要高强度作业和极限穿越玩家的心头好。而新出现的承载式皮卡,它瞄准的是另一群人。一群被传统皮卡糟糕的舒适性劝退,却又切实需要一个开放式货斗的普通人。
它既有SUV的体面和舒适,又能干皮卡的粗活,一车两用,价格还亲民。这对那些生活在路况良好的地区,想兼顾家用和商用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是致命的。
看着老王那台崭新的雷达,我突然觉得,或许不是皮卡变了,而是用皮卡的人变了。那个所谓“硬汉”的标签,在生活的柴米油盐和真金白银面前,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