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曾经的德国豪华车代表,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压力。
可是谁能想到,这场压力会转化为一场混乱的“自我挑战”——销量暴跌、4S店倒闭、品牌形象的动摇,甚至奔驰自己也开始说:“中国车市内卷太狠了”。
好吧,谁能想到“内卷”这两个字也能成为奔驰的“官方表态”?
就像那个老话说的:“年轻人不是怕死,而是怕死得不值。”
说到销量,奔驰的这条下坡路真是让人惊叹。
上半年,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直接暴跌14%,电动车EQ系列的月销连千台都不到。
更劲爆的是什么呢?
价格打折五折,还是卖不动。
想象一下,那些车企的高管们大概都有一种“悄悄哭”的心情吧。
就像你看到自己为求生存已经“忍痛”打折,却依旧没能吸引消费者,内心的煎熬,谁能懂?
不过,说到这,“内卷”说得也不算错。
试想,百家车企争夺一个市场份额,竞争有多激烈?
简直像是“涡轮增压”的竞技场,拼的是技术、拼的是价格,拼的是谁能先把消费者的口袋撬开。
奔驰也许早该意识到,单靠那个“豪华光环”在中国市场并不灵验。
你看,问界M9的周销已经达到了2140辆,而且稳居全尺寸SUV的前列。
这时候,再回头看看奔驰,EQ系列竟然还在玩打折这一招,简直是在自降身价。
你说,奔驰怎么没想到?
一方面要坚守豪华品牌的调性,另一方面又被这个极端竞争市场拖得无路可走。
更讽刺的是,北京、杭州等地的奔驰4S店开始“集体退网”,更有甚者,换上了“鸿蒙智行”的招牌。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问:奔驰,真的是“捧着金碗讨饭”吗?
你依然在“豪华光环”里等着消费者来叨扰,结果却被本土品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甩在了身后。
当然,奔驰的麻烦不止是销量,连它的经销商们也在悄悄“倒戈”。
你不得不佩服那些敢于站出来换门店招牌的经销商:这就是真正的“别有用心”。
奔驰,曾经的高端象征,今天已经成了某些经销商的“过时良品”。
而在车市中,毫无疑问,适者生存成为了主旋律。
这种竞争,并非“唯价格论”那样简单,更是“唯适应论”。
那些没有及时调整的车企,最终只能看着自己被时代“淘汰”。
奔驰可能做错了一件事,就是过于迷恋那个“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标签,忽略了消费者已然改变的需求。
再说回来,那句“达尔文式生存”的话,怎么听怎么像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康林松说的这番话,表面上是批评竞争激烈,实际上是在给奔驰找借口。
说白了,这并不是市场的错,而是奔驰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没有及时找准自己的定位。
这场“内卷”并不是单纯的价格战,而是如何在新兴品牌的快速崛起中找寻到自己的存在感。
你还能想象,奔驰竟然打折五折还卖不动,这难道不比“达尔文式竞争”更具讽刺意味吗?
那么,奔驰如何自处呢?
答案似乎并不复杂:要么拥抱未来,要么做“自我牺牲”。
电动车和智能化已经是汽车市场的未来,奔驰如果再不拿出真正的创新,就只能在中国市场的角逐中继续“衰退”。
而对于那些趁机崛起的本土品牌,比如问界、蔚来,奔驰还敢去跟他们拼“调性”吗?
在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已经悄然转变,质量、智能、创新、性价比,似乎都比“豪华”更有吸引力。
奔驰如果还没意识到这一点,那它就真的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品牌战略了。
每次我看到那些“豪华车标”出现在大街小巷的老旧奔驰4S店,我都不禁想到,如果奔驰继续这样不思进取,它恐怕连“光环”都要掉光了。
说到最后,不禁又让人想起那句话:“千万不要拿过去的光辉去打未来的江山。”
奔驰,是真的该醒醒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