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到手别再瞎折腾,这些“爱车”习惯其实在毁车!
刚提新车时,谁不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少人想当然的“护车”操作,实则在悄悄伤害爱车。从老一辈传下来的迷信讲究,到自作聪明的保养妙招,很多行为看似贴心,实则藏着毁车隐患。
提车时绑红布条图吉利的习俗由来已久,但这抹红色可能变成“红色警报”。
轮毂上的红布条最危险——车辆行驶时布条容易被卷入刹车片与轮毂的缝隙,轻则卡住轴承造成异响,重则导致车轮运转失衡,长期磨损还会让轮胎受力不均,埋下爆胎隐患。
后视镜绑布条,遇雨会掉色,殷红的印记渗进车漆,晴天后 就成了洗不掉的“纹身”,更要命的是,随风飘动的布条会遮挡右侧视线,变道时容易忽略盲区车辆。
最危险的是给排气管绑布条,发动机工作时,排气管温度能达到300℃以上,足以点燃任何织物。
很多地区提了新车会放鞭炮庆祝,在新能源车时代更显危险,鞭炮炸开的火星溅到车漆上,会留下密密麻麻的小凹点,深色车漆尤其明显。
飞溅的纸屑钻进发动机舱,还可能被高温部件引燃,更别说新能源车的电池包就在底盘,鞭炮碎屑若卡在电池通风口,长期堆积可能影响散热,埋下短路隐患。
购买新车后,很多人觉得“原厂塑料膜不能撕”,生怕座椅沾灰,殊不知这些薄膜大多是回收塑料制成,夏天暴晒后散发出刺鼻气味,久而久之还会让真皮座椅开裂。
提新车后,脏了也心疼,有的消费者几乎每天给爱车“冲澡”,高压水枪的冲击力可不能小觑,烈日下洗车更要命,冷水遇到滚烫的引擎盖,热胀冷缩会让车漆出现细微裂纹,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还有人刚提车就去打蜡抛光,觉得能“加层保护”,其实新车出厂时,车漆表面已有原厂保护蜡,过早打蜡会破坏这层防护,街头洗车店的劣质蜡含有研磨剂,反复抛光只会让车漆越来越薄,一年后就可能出现“太阳纹”。
“新车要跑高速磨合”的老观念也是深入人心,现在汽车零件加工精度极高,出厂前已完成冷磨合,刻意拉高速反而会让未充分润滑的零部件承受额外负荷。
正确的磨合方式其实很简单:前3000公里避免转速超过3000转,不急踩油门和刹车,让零部件自然适配。过度干预反而会打乱原厂设定的磨合节奏。
提新车的喜悦值得珍视,但真正的爱车之道,是遵循车辆的使用规律,与其靠红布条求心安,不如开车的时候更用心,安全才是王道,爱车没有错,但过度就会适得其反,这些伤车的行为你做过哪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