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几百万买的小米车,居然被太阳晒得边都翘起来了?”
社交媒体上疯传的视频中,有位车主抱怨说,小米车的保险杠在烈日照射下,竟然像蜡烛一样变形扭曲。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款被高层称作“科技结晶”的旗舰车,上市才一年多,就暴露出基本工艺问题。行业专家直言不讳:“还是造车经验不够啊!”
当新兴造车势力的PPT碰到现实路测,小米汽车的高端梦想一下子就破灭了,真是让人猝不及防。
小米SU7的日子可真不轻松啊!
自从小米SU7去年3月底一上市,有意思的是,到2024年底交付量竟然达到了13.68万台,直接成为豪华电车的销量冠军。初尝试的小米汽车真是赢得了不少赞扬呢!
不过,到了2025年,小米汽车可真遭遇了不小的困难。首先是3月底三名女大学生在车祸中爆燃身亡的悲剧,接着又因为选配的问题,引发了数百名车主集体要求退车,闹得不可开交。
这些不利因素叠加,致使小米汽车的销量明显下滑,眼瞅着这个趋势已经持续了三周,而且基础版和高端版的车型都遭殃了。
虽然小米官方努力应对外界的声音,可还是没能彻底改变口碑的颓势,结果小米和雷军也一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原以为小米的舆论风波会稍微平息,没想到现在又传出小米汽车存在设计缺陷,这真让人感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雷军能否渡过这个难关,真是个悬念啊。
最近有su7的车主反映,车子的前大灯外框和翼子板出现翘边的情况。从曝光的画面来看,这个部件的变形还是挺明显的,影响了整体的光滑度。
这要是让强迫症患者看到,非得难受得浑身不自在不可。小米汽车这回又出状况了,一般传统汽车在设计这块地方的时候,都会预留一些形变的空间呢。
尽管传统设计让外壳的接缝看起来稍微宽一些,但恰恰是这些缝隙能有效应对材料变形,至少不会出现翘边的尴尬情况。
小米汽车的设计异常平整,整体车身流畅得很,但好处也带来了缺点,翘边的问题就显得突出。汽车专家汪英指出,这主要是因为暴晒时配件发生变形,导致不同零件之间相互顶起,最终造成了翘边现象。
几乎所有的材料在温度变化时都会发生热胀冷缩,钢铁也不例外,更何况汽车保险杠通常是塑料做的,对温度的反应更明显。因此,专家的说法真的是有道理的。
从汽车专家汪英来的角度看,小米汽车确实有设计上的瑕疵,或许也反映了它在造车方面的经验不足。说到底,小米在汽车行业还是个小白,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
小米方面表示,关于汽车设计的反馈将被认真对待,并将不断优化产品,以提升用户体验。公司重视每位消费者的意见,力求在未来的产品中更加完善。
小米汽车就保险杠变形的问题做了回应,工作人员经过检查,确实发现了装配缝隙过小的情况,并且承认没有留足够的膨胀空间给材料。
他们也承认,汽车在阳光下暴晒后确实会出现变形情况,不过这些问题仅出现在极少数产品上,并不算是普遍的设计缺陷,很可能是因为生产调配上的不一致造成的。
接着,小米官方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车主如果碰到类似情况的话,小米将提供完全免费的上门维修服务,连汽车运输费用都不用车主掏。
小米汽车的回应确实比较诚恳,汽车在组装的时候难免有些误差,这个是不可避免的,毕竟装配过程很难做到像数控那样精准。
设计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无论什么产品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到滴水不漏,更何况这是小米推出的第一辆车。从现在的表现来看,SU7的成绩还挺不错的。
对小米和雷军来说,造车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作为他们的首款产品,出现一些小问题也能理解,只要不是重大的设计失误或质量问题,我觉得对小米的口碑影响也不会太大。
再说小米在面对公关危机时一直表现得很不错,公司的服务态度没得说,自从三月底那起车祸爆燃事件开始,雷军就明确表示不会推卸责任。这一次,小米相信也会一如既往勇于承担责任的!
小米现在最大的挑战其实就是产能问题!
经过几次危机后,很多人可能认为小米汽车的销售不会太好,没想到它仍然销售得不错,现在的订单量竟然已经达到了15万辆,这个数字真让人有些意外。
不过,别急着为小米欢呼,虽然订单真不少,但能不能按时交货还是个大问号。小米车厂的月产能才2.4万辆,这点儿产量实在是太少了,根本不够用。
现在各大汽车公司都在拼命囤车的时候,小米竟然愁着产能不够,这可真是让人无言以对啊,真是旱得旱死,涝得涝死,着实挺危险的。
如果订单交付的速度太慢,老实说,客户可能就会流失或者选择其他地方买车。等一辆车要等上好几个月,这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小米的车厂正在扩建,不过最少也得等到7月份才能开始生产,这多出来的两个多月时间可是让小米很头疼啊。
产能得和订单保持同步,不然用户体验就会变得糟糕透顶,时间一长可就会进入恶性循环,销量一边下滑,订单却难以消化。
希望小米汽车能克服一切困难,成为国内领军的汽车品牌,我相信雷军绝对有这个能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