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越野车真没戏?听听展台外的闲聊
成都那几天雨断断续续,展馆门口泥水溅到裤脚,我正蹲着擦鞋,就听身后俩人聊起“坦克100”的事。一个说照片早就看过了,就是吉姆尼改的图;另一个摆手,说魏总自己都讲了,不做,小众、轴距短、家用不方便——长城要的是能多干点活儿的车,不是光好看的玩具。
我脑子里闪过去年在川西遇到的一辆老款小越野,牌照上还是外地的。司机是个三十出头的小伙,他说这车就是空间小,但走烂路比他家那台大SUV还利索,窄道掉头也快,就是高速风噪大得跟吹号似的。他媳妇嫌挤,一直盼换大车,可他死活舍不得卖,说修起来便宜,一根半轴坏了去镇上的修理铺,两百块不到搞定,还送了一瓶玻璃水——师傅边拧螺丝边嘀咕:“你们这些开小破方盒子的啊,是懂玩的。”
从销量账面看,大厂不碰这种尺寸确实有道理。连吉姆尼全球一年也卖不了多少,人买车多数还是想着一家老小坐得下。但话又说回来,这两年经济紧着花钱的人多了,对性价比和个性的权衡变得更精细。有些年轻人宁可牺牲点空间,也想要一台能带他们去河滩扎帐篷的小东西,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大白SUV。
你看看街上那些五菱宏光MINIEV、长安Lumin、小熊猫之类,有些主就是拿它当唯一座驾,并不是人人都有第二辆“大块头”。我邻居阿涛就是例子,他开缤果上下班,偶尔周末跑郊区摘草莓,全家仨人塞进去也凑合。他跟我分析过:“同价位的大轿车没意思,这种电驱动的小玩意儿充一次电二三十块钱,还好停。”
其实电动车越做越大的趋势挺怪。一米九多宽的轿车进不了机械位,中端SUV恨不得顶到大型级别,那停车场标准位三格只能停两台。我前阵子去探亲,看表弟的新新能源巨无霸卡在村口转弯处半天倒不出来,把后面摩托急得直按喇叭。这么下去,要真按尺寸和重量收税,小微型反而成稀罕货,就像日本那种K-Car一样抢手。
不过动力形式上,如果真有人愿意投产这种“小钢炮”式ORV,我觉得插混增程最靠谱——不用背着太大的油箱,又有五六十公里纯电通勤距离,四驱功率不用很高但一定要有。不然纯燃油成本高、纯电又怕续航焦虑。我以前试过朋友改装的一辆增程四驱微型越野,在山路低速爬坡时安静得只剩轮胎碾碎砂石声,下坡靠动能回收还能省刹片,那感觉比数据参数写出来诱人多了。
前几天群里有人发了一张所谓“国产坦克100”谍照,被老司机秒拆穿:尾灯比例不对,底盘护板也是P上去的。我笑着回他一句,“等哪天满街都是大家伙,你就知道这玩意儿值钱了。”他说先留着存图,以防哪年突然量产,到时候翻出来显摆“老早就见过”。谁知道呢?汽车圈嘛,总爱来这么一出反转戏码。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