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纳刚进中国的时候,德方建议售价8万元,但是中方企业呢,建议售价提高至20万!”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个说法,心里也不由得嘀咕:“中国人只会坑中国人”。
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说现代车圈的第一大谣言是:“特斯拉公布专利才有了中国新能源。”
那么上面这则“20万”的谣言就应该排第二。
1983年的手工桑塔纳
1983年,桑塔纳首次进入中国,当时桑塔纳是怎么造的?那可是纯手工制造。
原因很简单也很心酸,当年我们一穷二白,上海汽车厂压根没有符合要求的生产线,也只能用这种散件组装的方式生产汽车。
这种模式,首先要从德国大众进口所有零部件,上海汽车厂负责组装这些零件,这个过程大概和我们小时候组装四驱车一模一样。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不整车进口,非得用这种散件组装的方式呢?
主要是为了让上海汽车厂员工有成长,尽可能得接触到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熟悉操作流程,了解产品的技术特性,对我们的逆向研发呢,有一定的帮助,讲的再难听一点呢,就是山寨。
当然,从一无所有到模仿再到超越,这是必经之路,没啥不能说的。
第一批纯手工组装的桑塔纳,只有600辆。查资料发现,在1983年,“手工版”桑塔纳的售价是29000元。
1985年后,中德合资出现了,上海大众才开始正式建立桑塔纳的生产线。
桑塔纳的生产过程也从纯手工转变成机器加手工,当然了,零部件还是从德国进口。
那么桑塔纳的价格涨到20万了吗?并没有。
第一次涨价
从1983年到1987年,四年时间,桑塔纳总共提价三次,价格提升了1.33倍。
第一次涨价在1983~1985年,纯手搓的那600辆车的售价从29000涨到了37000。
为什么涨价呢?
第一个原因,纯手工组装完毕后发现,按照一开始的售价卖是会亏本的。
这些零部件采购费和运费已经很贵了,并且还有德国人错发的、漏发的、少发的零件,总之问题很多。少一个零件,一辆车就拼不起来,就得耽误事儿。据统计,这个批次的车,因为配件运输的问题,最后组装起来是没有600辆的。谁的锅呢?“严谨”德国人的锅,看在中国大市场的面子上,大众公司专门派人过来了解情况,并承担了责任。
第二个原因,我们自己的锅。订配件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损耗,包括运输损耗,还有装备损耗,一来一回呢,又重新定配件,耗费人工又耗费时间。
所以,最后这600辆车的价格上去了。
后两次涨价
从1985年到1987年,桑塔纳车又提了两次价,这次总算是中国人坑中国人了吧?并不是!
这两次提价是因为在1983年之后,德国的马克就一直升值,几年时间翻了一倍,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上汽大众采购的价格也普遍涨了一到两倍,并且由于当时国内经济原因,各种成本提高了70%。
中德在1983年的时候计划投资还不到4亿,但是到1986年这个数字已经到了8.4亿。上海大众刚建立的时候,国产零部件只有2.7%,绝大部分还是依靠进口。
那么在马克升值的情况下,零部件也是一路狂飙,所以就又调价了两次。
到了1987年,一辆桑塔纳的价格才到67500。
到底有没有卖过20万?
传谣者们说,桑塔纳从8万卖到20万,这个谣言怎么流传这么广呢?
谣言这个东西,就是要一半真一半假,信的人才会多。
桑塔纳确实卖过20万,如果经历过那个时代,一定会有印象。桑塔纳卖20万的时间集中在1988年到1989年之间,也就是说从1987年的7万左右,开始翻涨到20万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80年代末的价格闯关。
那个年代很特殊,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需求,各类生活物品,上到汽车钢铁,下到米面粮油,所有东西都疯狂的涨价。
尤其是这种桑塔纳这种象征财富地位的稀缺货,当时可以说是奢侈品,从8万涨到20万确实是发生过,但是原因并不是什么“德企定价低,中企抬高价”这种胡说八道的谣言。
'桑塔纳”有三款车。分别是83年的桑塔纳,跟95年的桑塔纳2000还有后来的桑塔纳3000,83年那款就是卖六七万,短暂地上升到二十万,后来价格回落成正常水准,而95年那款桑塔纳2000正常就是卖十八九万。
传谣者们就是巧妙地嫁接了各种印象流,让人防不胜防,总有人懒得求证,最后相信的。
但是,谣言就是谣言,既经不起推敲,更经不起证伪!
如果还有什么你知道的“公知”言论,欢迎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