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台车长近5米、轴距3米的中大型SUV以13万起售的价格刷爆社交平台时,人们发现这不仅是奇瑞星纪元ET的上市,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事件。这款被网友戏称为"国产宾利添越"的新车,究竟是真材实料的平替,还是又一次"豪车碰瓷"的流量游戏?
一场精心设计的"豪车平替"营销狂欢
星纪元ET与宾利添越的对比图在汽车论坛疯传。4955mm的车长、3000mm轴距、悬浮式大屏设计,这些元素在视觉上确实与售价275万的宾利添越形成了微妙呼应。更戏剧性的是,13.05万的实际提车价仅为宾利添越的1/21,这种极致价差瞬间点燃了社交媒体的传播热情。
这让人想起当年众泰SR9"撞脸"保时捷Macan的经典案例。但奇瑞的玩法显然更高级——没有直接模仿外观,而是通过车身比例、豪华配置等元素建立联想,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完成了一次"豪车碰瓷"的升级版操作。
碰瓷营销的三重流量密码
价格锚定效应的运用堪称教科书级别。当消费者看到"275万vs13万"的对比时,大脑会自动将宾利的品牌溢价转化为星纪元ET的"超值感"。这种心理暗示直接激活了"用零头买豪车"的捡漏心态,即便两款车本不属于同一竞争维度。
视觉暗示法则的把握也恰到好处。星纪元ET的短前悬长轴距设计、空气悬架配置、激光雷达方案,都在不触及侵权红线的前提下,强化了与豪华品牌的关联性。特别是1975mm的车宽与1698mm的车高比例,确实呈现出高端SUV的体量感。
最妙的是制造了社交货币。"国产添越"这个标签本身就具备病毒式传播属性,既满足了用户"发现宝藏车型"的分享欲,又创造了"懂车人士"的身份认同。在短视频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轻松突破千万。
从话题到转化的关键一跃
但奇瑞明白,单靠营销噱头难以持久。星纪元ET用实测数据回应质疑:增程版1000km+的实际续航打破了"油改电"的偏见,L2+级智能驾驶系统展现了技术底蕴。通过邀请媒体和车主进行长途实测,用真实体验置换初期的话题流量,完成了从"像豪车"到"是好车"的认知升级。
产品力支撑才是关键。该车配备的1.5T增程器可实现0.7L/100km综合油耗,双电机版4.8秒破百的性能,以及1835L拓展后备厢空间,都切中了家庭用户的实际需求。这种"话题先行+产品跟进"的策略,比当年众泰的纯模仿路线高明得多。
碰瓷营销的边界与启示
星纪元ET的案例给行业带来三点启示:其一,借势豪车必须守住合法合规底线,避免外观专利纠纷;其二,要有过硬的产品支撑,否则流量反噬会更快;其三,必须形成转化闭环,让话题热度与核心卖点强绑定。
但也要警惕过度营销的反作用。当"平替"标签过于突出时,可能削弱品牌向上的势能。国产品牌在享受流量红利后,终究要回归价值竞争的本质——毕竟真正的豪华,从来不只是看起来像豪车。
这场13万"国产添越"的狂欢,既展现了本土品牌日益精进的营销智慧,也折射出消费者对"轻奢体验"的旺盛需求。当奇瑞们学会用豪车的标准造车,而非仅用豪车的概念卖车时,中国汽车的高端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