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去4S店溜达,正好碰上销售小哥跟我唠嗑——你知道吉利刚申报了个新SUV,叫豪越R7吗?增程动力的,纯电续航能到280公里。我心里嘀咕,这续航数字听着有点意思。毕竟现在紧凑型SUV市场,纯电续航突破200公里才算合格。
豪越R7的定位很明确,4680mm长,轴距2778mm,尺码挺合理,家用刚刚好,不会太大拖油瓶。对比下同价位里的长安CS55 Plus,那个车轴距也差不多,空间表现差不多,但豪越多了个增程动力,车身设计又带点硬朗,外观辨识度我估摸着比CS55 Plus高一截(这断言我体感来的,样本有限)。不说豪华,这预算里它起码能让你觉得不是拼外观。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之前拍过吉利星越L的内饰照片,豪越R7看起来明显是基于那个平台改的,尤其内饰风格走的是家族路线,简单实用。供应链方面,这种增程系统其实有点像家里装个账本满满的混合锅,主电机就是炒菜的主锅,增程器是边上烧水的壶,锅快冷了壶冒热气,保持温度,挺巧妙。比单纯纯电车那种油箱遇电池,直接靠电池续航来得更稳当些。但增程器的效率和调校不好的话,等于家里多买了个烧水壶,费钱还麻烦。
值得一提的是,豪越R7的电池容量50.4度,这点让我略有疑惑。我问销售,50度电,续航280公里?我估计这车百公里电耗约18度,按我经验,这数据正常,但续航和实际使用差别大不大?他笑说,没细想过,得自己开段时间。我猜这种续航一般是在标准状态下测的,湿冷天气下肯定得打折扣。这不,厂家用工信部数据,实际体感估算续航得往下减30%最安全。
说到增程动力,市场上其实早有旗鼓相当的对手。比如哪吒U Pro 版本,主打纯电和增程结合,百公里成本我算了下,电费大概20元左右,油费加上增程器折合下来差不多35元(粗略心算,样本有限)。豪越R7要是真能靠增程撑住续航,日常开销可能更有优势。你觉得呢?你会选增程还是纯电?
我记得修理厂的老张曾阴阳怪气说过,增程车的毛病就是多了一堆零件,修起来麻烦,厂商把锅甩给电池你都无语了。这话有点嫌麻烦成分,但也不全无道理,否则谁乐意天天折腾换电池或者各种传感器故障?这次豪越R7还支持换电,且号称一分钟左右搞定。这点我觉得挺靠谱,像换个电瓶一样简单,至少你不会在半路上尴尬。这种换电基础设施得跟上,不然买了也就是个摆设。
说回车身尺寸,宽1892mm,车高1650mm,五座设计,我脑子里开始比对之前那台长安CS75 Plus的尺寸,轴距都是一米七八的水平,但CS75 Plus要高出几个公分,车内头部空间自然更充裕些。不过豪越R7的宽度对坐三个人的副驾席来说更友好。我猜吉利这次是在舒适度上做了平衡,毕竟家用多了身边人,不是光拼空间那么简单(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们有没有想过,坐在车里,宽窄比高矮哪个更影响感受?
增程器1.5L,最大功率82千瓦,我估摸着,动力表现中等,开高速不算太吃力。最高时速185km/h,对日常家用来说足够。供应链视角同事跟我聊,增程器本质上就是给电池‘充电宝’安了个备用电源,不像传统燃油车那样直接驱动车轮,损耗小,但复杂度增加。像是厨房买了个多功能锅,不光炒菜还能蒸馏水,但不认识还得慢慢摸索怎么用。
之前我有点把它想得简单,加个小发动机给电池续个电,续航就解决了。后来细想,增程器得跟电池管理系统紧密配合,车辆智能协调输出,这部分可比单纯发动机复杂多了。即使技术已经成熟,但成本和可靠性问题让我有点打退堂鼓。毕竟一旦一个环节出错,在路上看着仪表盘数字来回跳,心里都慌。你有没有过开车时突然出现莫名警告,又得不停调整心情的经历?
对比一下豪越R7和睿蓝X这两款所谓增程车型,我发现最大的区别在于换电这块。后者纯增程,没有换电板块;R7弄了个换电设计,意味着用户的续航焦虑能有效缓解。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因为换电站量足不够,用户体验其实也没那么好。我们看来换电是不是得像加油站那样密集铺设才行?这要是铺设不到位,换电的销量和推广恐怕只能靠噱头撑着。
吉利旗下车型现在太多了,豪越R7、星越L、缤越、远景……有点像家里堆了一堆同样风格的衣服,穿来穿去其实没啥感觉。这种同质化会不会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它们之间的差别到底还剩几分真个性?你觉得买车时候,这品牌定位重要还是产品力更关键?
我问同事:你觉得豪越R7主要打谁的脸?他说,瞄准智界和星越的中端竞争,要是增程调教得好,价格给合适,合资和自主都有压迫感。话虽如此,国内市场新能车竞争这么激烈,单靠一个280公里纯电续航就能赢?我真的不太好说。
说白了,这车的最大卖点可能还是那一分钟换电,省去充电点耐心等待,以及增程动力带来的续航安全感。问题来了,这换电站啥时候普及上来?政府支持力度够不够?这是用户体验的硬杠杠。
写着写着我都有点犯糊涂,这增程系统到底能不能长期走下去?毕竟成本和维护挺麻烦的。但谁又能保证纯电池不被钢性续航焦虑压倒?或许,在未来可见的几年里,增程会像家用燃气炉一样,现实又实用,不过得看吉利这个大锅能不能烧得稳。
那你,觉得换电会是下一波大潮吗?或者只是个短期花招?我倒是挺好奇,到底车里那个一分钟快速换下的电池模块,拆开到底能不能像换手机电池一样简单?车里面不是满满都是线和管,怎么做到快速又安全呢?
一辆车,看似简单的换电设计背后,其实藏着无数供应链的拉扯、研发测试的无数次折腾。就像家里的厨柜,表面上多了个方便抽屉,内部却拆了又装,调整无数次尺寸和结构。做成能被用户信赖的解决方案,没那么容易。
说到这里,我抬头看了一眼停车场里那台亮眼的黑色SUV,阳光下车漆反光刺眼,豪越R7的位置还有些空旷。不知道这车上路后,能不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关注,毕竟,咱们每次买车,买的,终究还是心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