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销量前十的车企里,一汽大众成了唯一拖后腿的! ”
乘联会刚公布的数据,直接撕开了合资品牌的遮羞布。
当比亚迪、吉利们疯狂收割市场时,曾经风光无限的大众、丰田却只剩降价保命。
数据显示,一汽大众4月卖出11.1万辆车,同比减少超过7%。
而同属德系阵营的上汽大众,销量也只勉强增长5.9%。
更扎心的是,南北丰田虽然同比增幅超两位数,但市场份额仍在萎缩。
反观自主品牌,前五强几乎集体霸榜。
比亚迪单月26.9万辆的成绩,比第二名吉利整整多出6万辆。
就连吉利81.4%的暴涨速度,也没能撼动这位新能源霸主的地位。
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2%,燃油车彻底沦为“备胎”?
4月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挂着绿牌。
90.5万辆的新能源销量,直接把合资品牌逼到墙角。
当比亚迪带着汉L、唐L杀入20万级市场时,日系三强的混动车型早已无人问津。
吉利银河新上市的星耀8,直接把电混轿车门槛压到12万。
长安深蓝S09预售首日订单破万,补贴后起售价仅21.49万。
这些自主车企的新车,个个贴着“技术过剩”的标签上市。
再看合资阵营,广汽丰田铂智7和一汽丰田bZ5还在玩“油改电”套路。
大众ID系列被曝车机卡顿、续航虚标,连自家销售都劝客户买燃油版。
日系品牌更惨,本田雅阁混动降价5万,日产轩逸跌破9万,依然救不回销量。
自主品牌的技术“围城”,合资车根本破不了防?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亏电油耗直接干到2.9L。
吉利雷神电混8848的纯电续航,硬是做到同级最高的200公里。
这些参数甩出来,丰田THS、本田i-MMD瞬间变成“上古科技”。
更狠的是智能化战场。
小鹏的XNGP智驾系统,已经敢在城市道路放开手脚。
华为ADS 3.0直接把AEB主动刹车做到120km/h刹停。
反观合资车的中控屏,连OTA升级都要跑4S店插U盘。
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很真实。
某日系4S店销售透露:“客户进门先问有没有绿牌,听说只有燃油车扭头就走。 ”
就连BBA的电动车,也被贴上“杂牌电”的标签遭人嫌弃。
降价? 裁员? 合资车的救命稻草正在沉没
上汽大众流水线工人爆料,工厂开始执行“做四休三”。
广汽本田被曝裁员900人,生产线合并到其他基地。
这些曾经躺着赚钱的车企,如今连产能都消化不掉。
价格战更是打得血肉模糊。
某德系品牌经销商自嘲:“现在卖车像卖白菜,全靠装潢和贷款返点撑着。 ”
但消费者早就看穿套路,转头就去抢比亚迪的“包牌包税”现车。
最惨的还是二手车商。
“去年收的凯美瑞混动,现在亏5万都卖不掉。 ”
一位车商指着库存车苦笑:“新能源时代,燃油车就是烫手山芋。 ”
一汽大众的困局,只是合资阵营崩塌的冰山一角
当比亚迪同时运营四大品牌时,大众还在纠结ID.3该卖多少钱。
仰望U8冲进百万豪车圈的那天,奥迪A8L的客户正在试驾蔚来ET7。
这种错位竞争,让合资车根本找不到发力点。
就连引以为傲的机械素质,如今也成了笑话。
某汽车媒体实测发现,某日系混动车的底盘质感,还不如吉利银河L7。
车主论坛里,满屏都是“变速箱顿挫”“车机死机”的投诉贴。
更致命的是供应链危机。
某合资品牌高管私下抱怨:“三电技术全被宁德时代、比亚迪卡脖子。 ”
想搞价格战? 电池成本就占了整车40%,根本降不动。
写在最后: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
当吉利银河星耀8用L2+级智驾横扫12万级市场时,合资车还在减配气囊。
当奇瑞风云A8把续航做到1400公里时,德系对手的油箱又偷偷缩水了。
这场较量早已不是简单的销量之争,而是整个产业话语权的彻底颠覆。
那些躺在功劳簿上的合资巨头们,是时候该醒醒了。
毕竟,中国消费者不会再为过时的技术和傲慢的态度买单。
当自主品牌的技术护城河越挖越深,留给合资车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