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四百公里,油车是底气电车是焦虑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同样标着续航四百公里,油车车主和电车车主活在两个平行世界。一个觉得这是出门的起步价,另一个觉得这是需要精密计算的极限挑战。
我表弟上周干的事就特别有代表性。他开着自己那辆标称续航四百二的电车,死活不敢接单程三百八十公里的活儿,非要开他爸那台老掉牙的油车去。我问他为啥,他掰着指头给我算:高速跑起来实际续航打七折,剩下一百多公里就得开始找充电桩,万一桩坏了或者排队,直接原地崩溃。而开那台同样只能跑四百多公里的油车,他全程连油箱还剩多少油都没看。
这哪是续航问题?这是补能体系给你植入的心理暗示。油车的四百公里背后,是密密麻麻的加油站,是五分钟满血复活的确定性。电车的四百公里背后,是手机地图上反复确认的充电站图标,是随时可能出现的排队长龙和故障提示。
有个数据特别扎心:全国加油站超过十二万座,高速上基本十公里一个。而节假日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平均要一点五个小时才能完成补能。这就好比别人出门遍地是自动售货机,你出门得提前预约饮水站,还得赌它别出故障。
最要命的是那种心理落差。开油车续航掉到一百公里,你瞟眼导航,下个服务区三公里,心里毫无波澜。开电车续航剩一百五,手心就开始冒汗,导航上每个服务区都像开盲盒——有桩吗?要等吗?能用吗?这种随时在脑子里进行的概率计算,才是真正的续航焦虑。
所以别再吵什么数字游戏了。油车的四百公里是物理距离,电车的四百公里是心理距离。当充电站像加油站一样无处不在,当充电像加油一样五分钟搞定,那时候,我们再来谈同样的续航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那之前,选择开什么车,其实就是选择接受哪一种不便。你是愿意为油价买单,还是为不确定性买单?
#十一月创作计划#
全部评论 (0)